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债市小牛带动委外局部回暖 银行悄然加码权益投资

2018-12-10 07: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资管新规及细则的落地叠加债券牛市的催化,券商资管、基金公司等机构近期对接银行委外业务有所活跃。资管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委外需求局部的确有所回暖,但整体看还没有明显放量。

“最近在和一些银行资管部门交流时发现,他们比较缺好的产品,因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在逐渐向净值化产品转型。客户的需求还是有的,银行也希望能够给这些客户提供一些业绩较好、相对稳健的产品来留住客户。尤其是区域性银行,其投研能力还不是那么强,需要与外部资管机构合作。”某中型券商资管部门投资人士王安(化名)近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机构人士认为,受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等细则的影响,资管机构与银行在委外业务上的合作,后续在投资要求和门槛等方面或将迎来变化。银行委外在继续偏好配置固收产品的同时,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加大短期仍较谨慎,但长期看是必然趋势。

委外乍现局部回暖

“我们了解到,相比上半年,目前银行委外收缩最紧的时期已过去。”安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张亚非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下半年以来,多项监管措施逐渐落地,债市表现非常好,加上非标投资还处于持续收缩的过程中,所以银行委外需求还是有的。有些银行的委外在收缩,也有些银行的委外在回暖。目前看,除了传统的银行委外合作,还有投顾模式的合作。

“最近银行委外需求的确有所回暖,主要受债券市场上涨影响。”华东某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近日对记者表示。

经历了2017年的调整,2018年利率债整体走牛,虽然三季度债市出现了几次回调和波折,但是国债和国开债均较年初明显下行。

南方某中型券商研究人士赵明(化名)介绍,从市场交易来看,11月以来债市的配置盘确实有所增加,但这部分资金不全是来自银行理财的委外,还有一部分是自营的委外。同时,这部分委外资金绝大多数是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比例非常小。考虑到近期信用风险仍然高发,银行更偏好利率产品,对信用债的兴趣一般,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资金相对充裕,小型银行由于理财业务整改的难度和表内非信贷资产的结构调整仍在继续,相应业务开展不多。

分析人士表示,从四季度银行等机构定制公募基金的成立情况来看,多只定制基金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委外业务局部复苏的态势。这类定制型基金大多募集期较短,通常在几天内甚至1天内完成募集,认购总户数较少等等。

四季度发行规模过50亿元的基金中,国投瑞银顺祥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国联安增裕一年定开发起式、国联安增富一年定开发起式等产品认购总户数均只有2户,是明显的单一客户定制产品。此外,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银华中短期政策性金融债定开债券基金等基金的认购总户数均只有200多户,可以判断主要认购资金来自于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13亿元,一度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表示,机构通过认购相对标准化的债券指数基金,既可以避开投资集中度方面的限制,也免除了因为几家机构“拼单”而带来的众口难调困扰。不过,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模式的复制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一定会成为普遍性的做法,目前断言委外业务“冬去春回”为时尚早。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业务发展部人士表示,由于委外投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资金脱离银行控制亦受诟病,2017年以来,银行委外业务经历了一轮收缩。这从今年前期委外定制基金频频遭到机构撤资并清盘亦可以看出。四季度以来,发起式定制基金的成立速度似乎显现出一定的回暖迹象,但整体而言委外业务仍处于收缩态势中。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银行委外变化不大,部分银行委外一直在做,规模比新规落地前会有所萎缩。这与新规有关系,同时也与市场变化有关系。银行委外与券商资管的合作现存的业务仍会继续,但新业务进展还是不快。主要是银行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了。”王安表示。

新规或影响委外合作模式

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进一步加快。目前来看,资管业内就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委外”业务的影响,并没有多么悲观。

张亚非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是新生事物,可能会改变整个资管行业竞争格局。但未来具体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银行理财整体体量还是很大的,全部转为净值化后,投资管理的压力预计会较大,同时对投研人员、好的资管产品需求也会非常大。

前述上海基金公司业务发展部人士表示,短期而言,或许不会有特别大的冲击,因为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和走入正轨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但长期而言,对于银行与公募基金未来的合作模式会有影响。具备条件的银行会逐步成立子公司、完善投资团队实力,但绝大多数城商行、农商行不具备成立子公司的条件。这部分资金仍然需要存在较大的委托投资需求。

“后续需要观察银行的理财业务战略,大型银行和大股份制银行由于理财业务体量大,未来可能边际增加自身投研人员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更多投资决策权回收,进而委外需求边际有所削弱。但缺乏自身研究支持的中小型银行,未来仍然有委外需求。”赵明指出。

也有相对更乐观的机构。华宝证券认为,考虑到理财子公司的渠道优势,可以直接投资非标、产品可分级等产品优势,后续券商、保险、基金、信托等也可能会参股理财子公司,来输出自己的投研优势。可以预期的是,后续“中小行+非银”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模式可能会出现,二者在渠道产品和投研上优势互补。

王安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对银行委外的需求影响应该不大,只是部分券商资管的功能被银行理财子公司替代了,会有一部分银行委外会直接投给自己的子公司,这样一来会增加券商资管与银行合作的门槛,以后有可能银行对券商资管的要求会提高。

权益投资需求持续增加

面对委外业务变局,赵明表示,在资管业务开展的路径选择上,也仍然有可能形成银行投研系统负责大类资产配置指引,委外机构进行具体配置的分工。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基金的免税效应获得更高收益,利用基金二级市场交易能力提升配置效率,进而委外投资需求倾向于会延续。尤其是长期来看在权益投资上,基金仍然有明显的资源禀赋。

对券商资管而言,张亚非认为,未来对投研能力要求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这也是后续公司工作重点。展望明年,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行委外需求预计还会有所恢复,同时会更加规范,在合作的券商资管等机构选择上也可能会更加严格。

就银行委外对固收、权益投资的需求,赵明表示,短期看,预计仍以固收为主,投资策略上,可能会逐渐拉长久期,提升风险承受力;长期看,权益一定是更倚赖银行委外的投资品类,考虑到盈利性,银行增配的概率大。

拉动权益投资需求的另一个利好是,今年9月底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放开了公募理财资金对权益的投资,这使得理财委外业务的投资对象从货币型、债券型基金可拓展至股票型、混合型基金。

目前股市处于底部区域吸引力提升,银行委外资金对于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有没有加强的趋势?“我们了解到,权益投资方面,不少银行都在布局,总体方向看,权益投资需求会增加,但考虑到市场风险等因素,节奏预计可能会较慢。”上述华东某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表示。

短期来看,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委外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或没有太多需求。王安表示,目前银行委外对权益投资的需求和配置比例有一定的变化,但主要原因是市场风险因素。例如,今年以来,股票质押出现风险的情况比较多,所以银行委外在权益投资方面会比较谨慎,会减少这类风险大的资产配置。今后一段时间里,估计仍会控制这类资产的配置,以降低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风险特征和银行风险控制角度出发,预计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从银行角度而言,在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变的过程中,投资者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保持理财产品的净值稳定是首要目的,因此不会在其投资组合中加入较多的权益类资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