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银保监会 坚持保本微利服务“三农”和小微

2018-08-28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银保监会为“宽信用”进一步指明方向。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在“去杠杆”过程中人为加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通知》表示,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具体而言,《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这正符合企业一直以来对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宽信用的期待。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通知》提出的“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还需要一定的政策传导时间,因为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主要还是根据自身的流动性、贷款定价水平、风险偏好等综合决定。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监管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7.3%;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银保监会表示,这得益于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通知》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工作。

其中,《通知》要求要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降低贷款周转成本。

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加大对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领域的支持。

对此,一位地方监管人士也表示,当下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非常重视,不仅政策多方引导,还鼓励银行妥善开展“无还本续贷”的工作。

多方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除了明确对具体领域的信贷支持措施外,《通知》还从银行信贷业务本身出发,对盘活存量资产、保险资金的运用、规范经营行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在盘活存量资产上,《通知》提出要充分利用拨备充足的有利条件,在严格资产分类基础上,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禁隐匿隐瞒不良贷款,严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鼓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通知》指出要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缩短投资链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丰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产品和业务模式,改进保险服务,稳定企业和居民财务预期。

在规范经营行为方面,《通知》强调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一律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严禁将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核心职能外包,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通过中介发放贷款或参与过桥贷款。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通知》要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知悉客户”原则,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