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防风险与促转型 银行业须“一肩挑”

2018-08-21 07:00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分享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8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了下一阶段六个方面的政策思路。随着阶段性政策目标的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积极作为,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在防风险方面,《报告》延续了之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提法。同时,与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相一致,《报告》提出“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加强预期管理和舆情引导”。可以看出,下一阶段金融监管的大方向没有变,节奏和力度可能会动态调整。这将给金融机构更充裕的空间落实与整顿,以便监管政策要求更好地得到落实。

对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实际业务调整适应监管节奏的变化。目前,我们的金融体系仍然较为脆弱;宏观杠杆率虽有明显下降,但去杠杆任务仍然艰巨;地方债务问题令人担忧;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在路上……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潜在风险显性化。作为金融业的“主角”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监管指导下主动出击、化解风险,是义务,更是责任。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由于“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监管要求,一批原本隐于幕后的不良贷款走上前台。有分析认为,不良贷款率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的困难。

在内外部相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银行要严格把握好大方向,走在监管前头。银行想要解决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带来的不良率上升问题,应当把眼光放长远。对银行来说,更长远的做法是认真做好初始背景调查、风险评估、信贷审批,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与信息优势,真正遴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信用状况值得信赖、内部治理和商业计划优秀的企业,解其资金缺乏之忧。与此同时,决不能开“倒车”。尽管放弃一些资管、非标业务可能会在短期内让银行感到阵痛,但长期来看,银行应谋长久之策,主动让资金流回实体,让业务严格合规。这不但是严防系统性风险最“治本”的手段,也是银行业的根本利益所在。

在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冲在最前面,承担“攻城锤”的重任。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7.3%;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但应看到,在进一步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银行业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主动脉”,银行业理应成为新动能、新业态产业的好伙伴,成为“三农”、小微企业的“助力器”。经济发展均衡了,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了,科技水平提上去了,“三农”、小微企业活下来了,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才能实现多方共同受益。整个银行业都应当把服务实体、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重要任务,抓住当前的机遇期,主动迅速推进非标资产回表工作,积极整改,把影子银行消灭在阳光下。

在改革发展的几十年中,银行业无疑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不忘初心,回归服务实体,在与经济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则应是接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切改革发展规划的“纲”。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银保监会出手“稳”金融

2018-08-22 07:00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