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等待入场的人群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9月伊始,不少职场新人刚刚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但对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份工资有点“薄”。由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名为《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的调查——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并且有四成过着“啃老”生活。
毕业生起薪低,地域学历有区别
从地域对薪酬的影响来看,在全国24个城市应届生起薪中,仅有上海、北京超过了3000元,分别为3241元、3109元,其次为深圳2905元;成都、南昌和武汉排名垫底,分别为2109元、2071元、2018元。济南在24个城市中排名第12,起薪为2483元,青岛排名第10,为2563元。全国整体平均2443元。
在学历方面,不同学历应届生的起薪水平与就业率正好相反,高学历人群起薪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以2776元的平均起薪遥遥领先,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有7%,低于整体的90后的就业率。高中学历的应届生为低学历人群代言,以2596元/月的平均起薪排名第二。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在蚌埠工作的小吕就抱怨道:“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供上大学,每个月挣的钱还不如一个民工一个星期挣的钱多,上大学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直接去打工呢。”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对这种低收入的现状表示理解,也期待未来的发展前景。
人才市场已经下班,还有求职者没走。
起薪怎么定?企业有考量
新入职大学工资确实让生活捉襟见肘,但作为用人单位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却有自己的考量。
记者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上手能力和贡献率非常看重。洛阳某大型国有企业人事部副主任王伟说:“首先看你专业对不对口,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再一个根据单位效益情况,薪酬可多可少,关键是你能给单位提供多少正值,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也不会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过高的薪水。李冠峰说:“作为企业来讲,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至少要进行一个月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做一些事情,这对企业来讲,都是很大的风险。像我公司里面基本上来了半个月、一个月双方发现不合适,大概都占到了新进员工数的5%至10%,对企业来讲,这5%至10%的成本还是挺大的。”
面对大学毕业生的种种抱怨,淮南市一家民营企业的分管人力资源的领导魏平告诉记者,“刚入职,双方都需要互相了解,收入低,应该理性看待。企业更看中员工的实践能力,如果实践能力强,以后收入增长的空间会很大。”
人才市场中秋不休息
生活成本高 “啃老”也无奈
一边是毕业起薪低的现实困扰,另一边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目前在济南工作的小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起薪在2300元左右,和报告中差不多。”不过,以2300元的工资来算,与人合租个稍微好点的房子,一个人每月就要800元,再加上吃饭至少600元,交通通讯算300元,有时候还要带着女朋友出去吃点好的,买点衣服。“2300元根本不够花,一两年是攒不下钱了,房子还那么贵。”他连连叹息。
小陈的“经济账”算出了不少“毕业啃老族”的心声。对此,《央广夜新闻》的观察员张春蔚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们在花钱的问题上有点“娇气”。实际上,餐饮费用、住宿费用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工资情况“开源节流”,而不一定要住上月租上千的房间、吃着每天五元的早餐。“‘勤俭’二字,现在大家都做到了‘勤’,还需要在‘俭’上下功夫。”
专家意见 大学生低薪是市场选择
对于大学生起薪低的社会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丁大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大学生起薪较低,是市场的正常选择。
在目前的劳动就业市场上,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大学生供给之间的供需关系出现失衡。高校的扩招和我国教育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大学生的数量大于劳动市场中实际的需求量,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在价值上的贬值。另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所以许多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不愿意选择高职高专,这也使得我国在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市场上出现了较大短缺。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正视市场做出的选择,并且基于现实做出相对的应对措施,改变旧有的观念,积极的对我国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