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青岛:“农超对接”走出“惠民之路”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4-11-13 17:13:58 字号:A- A+

    “农超对接”工程是一次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 “再造”,也是一场对既有思想观念的革新。“以外贸标准办内贸”,以国际标准提升“农超对接”工作,这是市商务局马卫刚局长提出的工作目标。

    在青岛,市商务局以创新作驱动,用平台作支撑,用制度作保障,开创了“农超对接”的崭新局面,摸索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成功道路。

    目前,“农超对接”已经步入阶段性收获期:推动我市地产农产品直供进入商场超市、集团消费单位和社区院里,百姓日常食用的农产品通过对接渠道供应的比重达到45%以上,降低流通费用15%以上,拉低同类农产品价格8%以上,涉农商贸企业新增年销售额15%以上,带动对接农户增收5000多万元……困扰青岛及全国农产品“卖难”、“买贵”两难困局逐步得到缓解,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超对接”工程成为一项普惠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建设农产品流通“高速路”

    田间地头的蔬菜能直接进入销售终端得益于农超对接流通渠道的畅通。“流通渠道好比是蔬菜高速公路,有了它,蔬菜才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市场。”姚新说,

    近年来,青岛在销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零售市场配套建设等方面做足了功夫,为“农超对接”创造了基础条件。

    在销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抚摸,青岛推进城阳、抚顺路、华中3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高起点规划建设城阳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重点配套建设地产农产品批发专区。

    在产地批发市场配套建设方面,青岛重点抓好平度南村、莱西东庄头、即墨移风店等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重点建设冷藏保鲜、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网络等设施,购置生鲜配送车,提高了仓储冷冻、整理加工、冷链物流、批发辐射等功能,与大型连锁超市和集团消费单位建立直供直销关系。

    在零售市场配套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青岛每年在社区发展生鲜超市50家左右,发展便民菜店10处以上。近两年,每年新建改建15处农贸市场,拓宽地产农产品社区销售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为主导,以集团消费、进社区和网络销售为补充的“农超对接”市场体系,对接农产品品种达到了120多个,其中出口农产品达到了20多个,基本涵盖了我市地产农产品的主要产地、领域和品种。

    变“农超对接”为全方位对接

    在原有“农超对接”的基础上,青岛不断创新对接手段,拓宽对接领域。目前,“农超对接”演变为“农超对接”、“农区(区域)对接”、“农团对接”、“农农对接”、“农社对接”、“网市对接”,逐步拓展到了直采直供、订单销售、共同配送、网络招投标、电子商务等业态模式。

    在“农区(区域)对接”方面,自2011年开始,青岛每年邀请潍坊等地的企业与我市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社对接,并签订供销协议。目前,每天通过区域合作机制外销的蔬菜达到了5000余吨,占到蔬菜外销量的60%。

    在“农超对接”方面,每年组织实施春、秋两季“农超对接”洽谈活动,年均配送总额1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1亿元。

    在“农团对接”方面,创新实施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截至目前,全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在网招标单位已发展到159家,已连续举办21次联合采购招标会,累计达成采购额40.5亿多元,平均成交价格比市场价低5%以上。

    在“农农对接”方面,积极鼓励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与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社进行对接合作,在市场设立销售专区(柜),先后有50多家蔬菜生产合作社,在城阳、抚顺路和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市区12家农贸市场设立了销售专区(柜),地产蔬菜直供规模不断扩大。

    在“农社对接”方面,每年在地产蔬菜生产旺季,组织蔬菜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组织将地产优质蔬菜直接运送到市内社区销售,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在“网市对接”方面,在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和“青岛菜篮子网”设立“肉菜供应日历”,开辟“地产蔬菜销售专线”。同时,培育生活客、幸福老家等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以网上选购、电话订单、入户配送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截止2013年底,年销售规模已达到10000吨以上。

    把菜市场“搬到网上”

    从一开始,青岛的“农超对接”就被注入了互联网的基因。市商务局从建立信息整合机制着手,逐步搭建起青岛“农超对接”的网络载体。

    “电子商务为破解蔬菜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用好这个手段。”市蔬菜办主任姚新说。

    目前,青岛整合商务、农业、供销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了以市商务局、市农委官方网站为主导、相关部门网站为补充的全市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市、区(市)、镇上下贯通,基地、合作社、流通企业和市场相互联结的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

    加强产销对接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在产销两端,支持浩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乐义(平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市钱谷山有机农庄有限公司等基础条件良好的企业,开发运用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时点销售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等技术,强化商贸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

    青岛钱谷山有机农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正在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公司开发运用数字终端设备、条码、电子标签等技术,产品销售渠道彻底打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专心搞种植,完全不用担心销路。”张伟说。

    通过网络平台,青岛润民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乃欣如愿地为数十亩甜瓜找到了买家。“过去都是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倒手卖给更大的采购商,大采购商再卖给大超市,中间倒了好几次手,层层扒皮,到消费者手里价格大幅提高。现在好了,通过网络平台,大超市、大卖场直接与我们种植户洽谈价格,中间环节减少,价格明显好于过去。”

    巧用“有形之手”

    “农超对接”好比学步的幼儿,急需“扶一把”。为此,青岛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建立扶持激励机制制定用水、用电、税收和宣传等方面的扶持激励措施,优化基础环境,撬动行业发展。

    为增强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青岛大力扶持骨干企业率先发展。支持利群、维客、海泰三大“菜篮子”骨干流通企业投资1.7亿元,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2处、冷链系统1处,新增物流配送中心3.5万平方米。

    流通成本高是农产品流通的“拦路虎”,也是“农超对接”的绊脚石。青岛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减免鲜活农产品过路、过桥等费用的“绿色通道”政策,扩大“菜篮子工程”配送车申请使用范围,继续实行“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和“优先放行、优先通过”的优惠政策。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菜篮子工程”配送车达到950多部,每天配送鲜活农产品3000吨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约1亿元,商场超市95%以上的鲜活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消费领域。在蔬菜生产淡季和价格出现较大涨幅时,实施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增量考核激励机制,每年从“菜篮子”专项资金中调剂出100多万元,按照蔬菜交易量给予批发市场补贴,鼓励批发市场配套费用减免优惠政策,通过减免进场费、下调交易费等优惠措施,激励业户增加蔬菜上市量。

 

青岛新闻网声明:凡注明“来源:青岛新闻网”或“来源:青岛新闻网财经”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青岛新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青岛新闻网赞同其观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孙豪
-

图说财经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