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财经频道> 青岛财经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将建最高等级机场 配综合交通体系通达青岛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4-10-21 08:43:58 字号:TT

    记者今日从青岛市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2014年10月11日,我市新机场项目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新机场建设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将由前期准备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新机场的建设,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

    工程总投资约381.75亿元

    根据批复,我市将在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区域内建设新机场。本期工程以2025年为目标年,工程总投资约381.75亿元,其中机场工程300.45亿元,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长度3600米,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工期约4年,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机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东航基地工程和山航基地工程,分别由各自业主投资,合计81.3亿元。远期以2045年为目标年,规划将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跑道长度3200米,航站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

    在国家批复项目内容外,我市还配套规划了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高铁、地铁、城轨、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将在机场交通中心实现“零换乘”。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城轨方面,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三个交通网络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

    临空经济区核心区221平方公里

    按照“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理念,我市还同步规划研究了临空经济区,其中核心区221平方公里,拓展区240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等。近期将带动35万-50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600亿美元;远期将带动67万-95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1000亿美元。为确保城市功能的配套,拟在大沽河东岸规划建设高端居住区、特色商贸区、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打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蓝色智慧型滨河特色风情小镇。

    彰显海洋和齐鲁文化

    目前,我市还通过国际招标、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确定了航站楼概念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集中尽端式构型、放射式指廊,设置近机位71个,安检区距最远登机口650米,两项指标在国内同规模航站楼中突出,中转流程高效便捷。采用陆侧扩展模式,近期集约高效,节省初期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远期发展自由,扩展灵活,适应性强。近期“海星”造型,关联青岛地域文化;远期“齐”字总体布局,回应齐鲁悠久文明。方案整体体现了“现代时尚、舒适便捷、绿色环保、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以“规划导引、安全第一、功能齐备、便捷舒适、环保节能、协调美观、质优价公”为指导,致力于综合交通、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特色商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

    新机场的建设,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新机场的建设,将催生航空城的形成,引领青岛北部市域的飞跃发展,促进“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新百年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新机场的建设,将改变以客货运输为主的航空经济初级模式,形成全领域、多业态的航空产业链,实现我市航空经济的跨越发展,加速我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全面提升我市国际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先行区、海洋强国战略重点城市奠定基础。

    相关链接:

    一、社会发展彰显民航全新地位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进度,都快速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河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每一次出现,都使得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交通运输的时效性、可达性要求越来越高。而航空运输凭借其快速、便捷的优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用航空运输是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航空运输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2%。民用航空投入产出的比例为1∶8,最近几年全球民用航空产生的经济效益点世界GDP比重一直在8%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航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它运输方式,在国内中长距离旅客运输,航空运输的作用大幅提升;在国际旅客运输中,航空运输完全占据主体地位;在国际国内高附加值、鲜活易腐货物运输以及快递业中,航空运输具有绝对优势。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民航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民航运输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各大枢纽机场客运规模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以平均3-5年增长1000万的规模速度保持着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民航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

    纵观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贸易协作与产业分工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而机场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加速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进程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之一,需要进一步提升参与世界分工,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速形成国际性产业集群。从未来需求看,我国民航的发展潜力巨大,民航业的发展空间广阔,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显突出。

    二、市领导果断决策建设新机场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栉风沐雨,青岛已经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货运中心。为进一步提升青岛在国家和国际上的地位,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壮大民航产业成为青岛的必然选择。

    2007年开始,我市开展新机场的研究。2010年,随着流亭机场航空运输量的日趋饱和,发展遇到瓶颈,我市又再次启动新机场的规划研究,并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将青岛新机场建设纳入国家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定位为具有面向日韩门户功能的区域性枢纽机场。

    青岛新机场建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空域条件,推动了山东半岛空域的重新规划,涉及多个机场建设布局的重大调整和我市城市整体发展框架的全新规划,同时对半岛周边城市发展布局也产生深远影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协调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为尽快解决青岛民航发展瓶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和民航协调发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坚定信心,将新机场建设提上日程,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气魄,超前谋划,果断决策,集全市之力,加速新机场建设步伐。成立市新机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市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指导协调我市各单位合力开展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在“高层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建管融合”的工作原则下,省市主要领导亲自靠上做工作,我市各部门通力协作,在军地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青岛地区军民用机场建设布局方案获总参批复,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复,新机场立项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为后续新机场建设工作的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以“规划导引、安全第一、功能齐备、便捷舒适、环保节能、协调美观、质优价公”为指导,致力于综合交通、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特色商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

    三、军民融合谱写我市新机场建设新篇章

    一般来说,机场建设涉及空域问题复杂,矛盾较多,青岛地区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机场布局密集,航路航线交叉,空域矛盾尤为突出。在新机场选址之初,我市就认识到不从根本上解决青岛地区的空域矛盾,新机场的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市积极推进青岛地区空域调整,将其作为新机场建设的首要前提和重中之重。而空域调整涉及军种多,军地双方单位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困难极大。为确保新机场的建设,在“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我市在城市规划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积极与部队机关进行协调沟通,争取支持,全力推动多个机场布局的调整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最终,在部队首长和相关单位的帮助支持下,青岛地区空域调整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2月,总参批复了青岛地区军民用机场建设布局方案。根据方案,未来青岛市域范围80公里内除新建的民用机场外,再无其他重大机场,从根本上解决了未来民航发展的空域需求,为青岛未来新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首要前提。机场布局调整,得到了军地双方的一致认可,也为全国其他机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四、综合交通服务半岛区域发展

    青岛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公路交通发达,先后建成了济青高速公路青岛段、胶州湾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青岛段、青银高速青岛段、滨海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铁路线网密集,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拥有著名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建有流亭国际机场,共开通定期航线121条,其中国内航线102条,国际航线15条、地区航线4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但因以前未进行系统的综合交通规划,各交通方式之间衔接并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对快速立体集疏运的需求。

    青岛新机场位于大沽河以西、胶州市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39公里,距潍坊、日照、临沂、东营、烟台、威海等半岛主要城市直线距离分别为95公里、115公里、215公里、175公里、170公里、220公里。周边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7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已形成综合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要求,我市将有效整合新机场周边现有交通资源,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 “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布局,强化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依托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和空中航线,青岛新机场将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

    目前,铁路、城轨、公路三个方面的规划已初步形成。铁路方面,规划建设的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城轨方面,规划建设连接主城区的M8线、西海岸的R9线、蓝色硅谷的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国道204、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三个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体系,最终形成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更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和半岛城市群提供服务。依托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和空中航线,青岛新机场必将成为内联全国,外接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极大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基础保障和发展引擎。

    五、航空枢纽助推蓝黄经济战略实现

    我国城市群发展较快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实践证明,大型枢纽机场对于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重大,构建区域级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产业升级与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而这一平台的中心必然是大型的区域枢纽机场。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列全国的前三位。2013年山东GDP突破5万亿,人口9,417万,人均GDP51,768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1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以青岛为核心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纳入其中。该区域北倚环渤海经济圈,西靠中原经济区,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腹地经济雄厚,辐射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新机场的建设必将带动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优化航空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品质,增强山东半岛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青岛新机场将进一步增强山东半岛与日韩的联系,增进贸易往来,促进相互经济发展,为争取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的先行试验区增加筹码,带动半岛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

    六、新机场建设构筑大青岛发展格局

    《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提出:“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东岸老城区重在做优做美,西岸城区重在做大做强,北岸城区重在做高做新”。

    新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增强各城区的良性互补发展。青岛整体规划为东岸老城区、西岸城区、北岸城区构成的“品”字结构,新机场正位于其上“口”处,处于“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的中间地带,距环湾发展带最近距离约10公里,是环湾区域中间带和核心圈层。新机场建成后,充分释放北部老城区发展空间的同时,将在产业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与高新区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直接承担着带动北部区域,便捷服务东、西城区经济发展的重任,以胶州、红岛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以即墨、胶州、黄岛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海阳、莱阳、高密、诸城等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真正有效拉开青岛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成为构筑大青岛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点睛之笔。

    七、临空经济引领产业大升级

    一般认为,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节点,主要起到运送旅客的作用。但是,随着机场规模的扩大,客货运量的增长,机场会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周边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机场同周边的区域进行融合,从而逐渐演化组合成一个临空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已然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目前,青岛正处于着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阶段,处于从青岛制造到青岛创造的重要时期。在未来一段时期,青岛空港、海港和陆港的大联动,将彻底盘活整个青岛经济发展空间脉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临空经济必将成为新阶段推动青岛科学发展的新引擎。

    在对国际和国内临空经济区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岛自身区位优势,我们提出了“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临空经济区设计理念,并积极推进临空经济实验区和综合保税区项目规划的落地。充分发挥青岛新机场的区位优势,使航空产业本身及与航空密切相关产业在机场周边地区聚集;通过机场客货运业务的发展,带动物流、临空加工与生产制造在机场周边聚集,进而形成临空经济区,并通过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反哺新机场,使新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临空经济区目前规划研究面积400平方公里,以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按照预测,临空经济近期总产出600亿美元,远期总产出1000亿美元。

    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将促进如会计、金融、法律、居住、零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这也将促使机场周边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功能。我市将充分利用青岛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建设城市信息化和智能服务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蓝色智慧型航空城,打造“快一族”高端居住区。

青岛新闻网声明:凡注明“来源:青岛新闻网”或“来源:青岛新闻网财经”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青岛新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青岛新闻网赞同其观点。
-
-

-

图说财经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