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彻底完成社区资产改制到现在,崂山区金家岭社区持股居民的分红年年上涨,2013年度超过一万七千元。同很多完成改制的村集体一样,金家岭村民尝到了资产改制带来的甜头。
作为青岛市第二批试点集体资产改制的村子,2007年,处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金家岭社区感受到了改制的迫切性。“城市化必然带来人口流动,如果不抓紧时间改制,不断增多的外来人口会冲击到原村民的利益。”金家岭社区负责人王文国说。
改制首要的议题是资产核算。
村集体经济主要分为经营性资产(集体企业、商业等)、非经营性资产(学校、道路、办公楼等)以及资源型资产(耕地、林地等)。金家岭社区在市政府和区政府帮助下,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资产核算。金家岭村的经营性资产主要涉及房地产业、工业和对外租赁的商业,非经营性资产只按照建设时的投资额度进行登记,接近8千万元,资源型资产由于市场依据不明确,只登记、不评估。这样除去一部分债务,金家岭社区的净资产近3亿元。
资产改制中,谁有资格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是每个改制村落面临的最大难题。
结合当时青岛市下发的关于农村资产改制指导性意见,金家岭社区最终确定户籍、户口在本社区、落户时间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的居民,才有资格成为股权持有者。空挂户、国有企业职工、公务员、事业编等都不享受股东权利。最终,共有2477人享受股东权利。
在第一批农村资产改制的试点村中,除了个人股和集体股,还普遍设有工龄股、贡献股、职务股、管理股等,一些村的书记、主任在改革后持有的股份超过全村的百分之三十,村民对此颇有异议。在股权量化过程中,金家岭村最终确定只设立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集体股占25%,用于日后居民的福利事业,社区居民一人一股,每股7万元,占到全部股权的75%。王文国说,普通村民对这种这种股权分配方案接受程度最高。
在股权管理方面,金家岭社区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原则,股东在去世后,其股份可在直系亲属间赠送和转让,不允许对外买卖,只允许卖给集体。但个人股权可继承、抵押。
在如何实现资产增值这个问题上,金家岭社区没有采用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形式,而是将资产的运营直接纳入九十年代成立的村集体企业——金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合作社不能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无法人资格,不是经营实体,拿不到项目。如果当时运用了经济合作社这种形式,将来还要再进行一次改革。”王文国说。
王文国说,村民要求集体资产不光能保值,还要增值,所以在资产运营方面,他们尽量避免把钱投入到风险较大的领域,“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投资项目,即便项目再好,我们也不会触碰,因为我们对当地不了解。”目前公司的投资领域集中在海洋领域、房地产领域、商业和金融领域。“我们在汽车东站即将开工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金岭广场也将今年完工。崂山区财富管理中心区域也将有两个大型项目在2015年完工。”
王文国说,每年社区都会像全体股东公布资产运营状况,现在村里的净资产已远远超过了10个亿。改制之前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一万四千元左右,现在已达到了两万六千块钱左右。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金家岭社区计划将资产进行一次重新评估。把增加的部分再量化到每个持股居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