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青岛新闻网 > 财经频道 > 青岛财经 > 正文

从订单时代到利润时代 青岛外贸平均涨价5%-10%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 2013-11-25 09:25:16 字号:TT

    对于年减少量近20%的订单,李德新谈及时漫不经心。

    随着人民币汇率一涨再涨,与大多青岛外贸人一样,他习惯了青岛新世界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变化。这家工艺品出口企业,2013年,截至目前已主动放弃订单近两成。

    习惯背后是汇率硬伤。经济学家判断,5.8至6的汇率段,是国内外贸企业的生存底线。11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至6.1305,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个基点,一路飙到“破6”关口,步步逼近底线。

    汇率逼近底线引发盘点时,很多人方才惊讶,青岛外贸的连锁反应之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平均超过5%,汇率利润蒸发导致必然性升价10%左右,升价后续订单“主动或被动”流失……环环相扣,留给青岛外贸商的操作空间有限。

    长期的“前途难测”引发了外贸界的一种情绪。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岛服装出口加工商,称自己举双手赞成“破6关门”。事情起因于企业最近完成结算的一笔美国订单,产品毛利率8%,接单到加工3个月,结算时汇率上涨幅度超出0.1,企业损失近2万元。“由汇率导致订单利润减少,企业早在2011年就开始算了。”但是,最终结算订单亏本,他表示利润低于8%的单子以后不接了。

    这位服装出口加工商很郑重地向记者表示,2013年年底至2014年年初,人民币可能“破6”,这意味着利润要控制在8%~10%才能避免亏本。对这家服装企业而言并不容易,意味着订单量将减少近50%。

    这并不是小概率和突发性事件。前不久结束的114届的广交会上,青岛企业已经出现了普遍性“选单和拒单”的现象。此次汇率逼关,进一步加重了外贸企业的悲观判断。采访过程中,近100%的企业向记者表示曾主动弃单。这批被放弃的订单,纺织鞋帽等,以流向东南亚和印巴地区为主;部分高端机电产品,甚至出现订单“美国回流”。显然再难寻回。

    青岛外贸业内人士分析了其中的经济规律:2006年,人民币首度“破8”,随后迎来了激烈的“低价抢单”时期;此次人民币汇率一旦“破6”,从抢单到选单、再到弃单将是必然趋势。

    “弃单潮”背后的微利外贸

    这种“弃单”首先在珠三角规模性爆发。10月底发布的《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78.63%企业主表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当前影响外贸尤其是出口的最重要因素,20.09%的企业存在因为汇率波动而推掉订单的现象。

    同是老牌外贸城。“论及综合成本管控能力,青岛远不及珠三角地区。”青岛雷驰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盛华表示,此番珠三角大规模“弃单潮”,对于青岛而言绝非红利,而更有可能是一种前兆。在他看来,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主要以小家电和日用消费品出口为主,与青岛轻工纺织产品和市场重叠不大,即使订单被弃,也不会流到青岛;另一方面,青岛的成本管控能力与珠三角相比,唯独在人工成本有细微优势,但综合衡量远不如珠三角地区。

    结算总账时,不少青岛外贸商感受到了威胁逼近。很多企业反映,集体弃单,其实是一种长期“微利状态”下,遭遇汇率变动后的反应。

    这种微利状态由来已久。受人民币“外升内贬”影响,以人工和原材料为代表,外贸成本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青岛外贸生产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超过8%。与此同时外贸利润不增反跌。从采访企业反映来看,当下工艺品、纺织、皮革制品、玻璃陶瓷用具等多个领域,利润均不超过10%,甚至已经跌破5%,进入“微利状态”。

    汇率逼关,进一步导致“微利”向“零利”过渡。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这显然不合商道。拒单惨烈引人眼球;提价,目前依旧是大多青岛外贸企业和国际客户的交流方式。

    与珠三角相比,青岛外贸相对温和的反应,与外贸产品结构有关。一位青岛老外贸商告诉记者,青岛外贸出口产品包含多个层级,高、中、低档都分占一定比例,“弃单”的部分多为难以提价的低端商品,这也导致了青岛外贸“弃单但保留客户”的特点。

    年关提价“对话”难

    大部分产品都在提价路上,而且时间点恰在年关。

    青岛东基恒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徐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日本客户占企业2/3的出口量,而在12月份日本将迎来假期。订单1月份生产,转瞬又是中国年关,完成订单可能要到3、4月,真正收货款就是半年之后。半年的人民币汇率,他不敢想象。线索直接指向了提价。

    11月,又是一年提价年关。根据欧美外贸习惯,新年1、2月份是下单季,这意味着当下报价直接影响来年产品价格和市场。李德新告诉记者,近期企业正与国外客户联系,讲明部分产品提价5%~10%的原因。

    这会是一场艰难的沟通。根据李德信多年外贸经验,企业会选择新批次的产品提价,老客户对于汇率变动也能理解,大部分可以接受。但一到两成的流失率不可避免。而且,国外客户有一种习惯:以协议形式约定价格,无论汇率如何变动,一年内只准提价一次。

    采访中,绝大多数青岛外贸企业都隐晦提到正在提价或提价打算。而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其关键在于企业和产品在行业当中的话语权。

    安盛华告诉记者,企业所处的渔具细分领域,中国出口总量不过2亿人民币,行业整体体量小。但企业掌握着国内最顶级资源,拥有该行业的控制力,他的提价,从未遇到过障碍,甚至目前,全部客户都遵循着他“款到发货”的规矩。

    与之相比,绝大多数青岛传统外贸领域提价则是艰难的。“客户有他们的报价和销售计划,没有特点的大路货,或是改头换面的产品,提价很难。”徐强告诉记者,在当前汇率环境下,甚至有部分客户仍在压价,干脆把弃单当作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财税联手应对汇率硬伤

    汇率“硬伤”总需面对。所幸青岛外贸依旧堪称坚挺,记者从青岛市商务局获悉,1~10月份,青岛外贸完成进出口62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

    部分青岛企业通过“进口”抵消“出口”问题。李德新告诉记者,2013年,他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散装巧克力,与企业生产的玩具包装工艺结合,做成巧克力礼盒出口。这样,利用人民币升值给巧克力进口带来的优势,置换了一部分汇率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依靠金融杠杆控制风险。青岛金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绍伟告诉记者,老外贸商对出口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非常清楚,企业会借鉴银行远期汇率,进行提前核算,控制价格。部分体量大的长期订单,企业会选择与银行约定,签订合同,约定币种、汇率和结款期限,到期时按照约定汇率结算。“我们更关注出口退税。绝大多数青岛外贸企业的利润,甚至是预先垫付的部分资金,都在出口退税里。”徐强告诉记者,出口退税的周期,直接影响着外贸企业的资金运转,仅银行利息就是一大笔资金。

    2013年,青岛市出口退税环境的优化可圈可点,截至目前,青岛已办理出口退税210亿元;单证齐全审核无误18个工作日内退付,远低于全国30日的退付周期。

    近期,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退税的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1个月。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监管部总监杜淑英告诉记者,按照每月1亿元的退税款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每年可减少300万元的资金利息支出。

    青岛外贸的发展背后是大环境政策的完善和支持。青岛市在尽力创造更好地外贸环境。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崔作告诉记者,税率是当下青岛外贸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外贸企业的资金困难,青岛市商务局为青岛外贸企业解决出口信贷近70亿美元。面对外贸企业的巨大压力,商务、税务、海关、国检、外汇、信保等多个部门正在联手,力促青岛外贸软环境的整体优化。

青岛新闻网声明:凡注明“来源:青岛新闻网”或“来源:青岛新闻网财经”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青岛新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青岛新闻网赞同其观点。
更多
-

-

图说财经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