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仲生在会上发言
青岛新闻网财经讯 7月1日上午,围绕“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助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青岛市政府在府新大厦组织召开会议。市领导、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青岛农商银行及市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面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等问题,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仲生表示将积极响应青岛市政策,大力配合青岛市发展需要,助推城乡统筹,扶持中小微企业为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从会场了解到,自2012年6月28日青岛农商银行挂牌以来大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情况。青岛农商银行自挂牌开业以来,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优化服务,全面加强对蓝色经济、城乡统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截至2013年6月末,各项存款突破1000亿元,余额达1036亿元,较开业之时增加230亿元,增长28%,标志着该行在建设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同时,青岛农商银行自2012年来,合计新增实体贷款203亿元,合计缴纳各项税收15.7亿元,2012年 再青岛纳税百强企业中排名第六,居全市各金融机构纳税第一位。
会上市领导就“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助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并向青岛农商银行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理念超前。要围绕全市“蓝色跨越、城乡统筹”的战略机遇期,超前谋划、快人一步、实现突破。二是要加强创新。在利差缩减、金融脱媒、混业经营的形势下,金融机构要在业务产品、管理、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提高效率和响应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要加强人才引进。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聚拢人才,提高人才对金融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助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问题,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发改委、财政局分别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青岛新闻网 由雪林 孙豪)
相关内容
青岛农商银行产品体系丰富 发展亮点频现
特色支农 让百姓“笑开颜”
农村是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根基所在。经过60余载的开拓耕耘,青岛农商银行已发展成为与农村市场感情最深、距离农村市场最近、最懂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满足农村市场需求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其特色的支农产品,让农村富了,让百姓笑了。升级信用工程给百姓“贷来”新生活
信用工程是青岛农商银行率先在青岛市提出的促进支农贷款投放的一项系统工程。从2011年起,青岛农商银行对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户及专业市场进行逐户评级授信,构建起庞大的金融支农网络体系。2012年,为确保农户贷款的便捷性和风险防控的严密性,该行对信用工程进行了升级再造,重新设计了信用工程的相关流程,将农户评级授信简化为“选、评、定、用、还”五个步骤,实现了评定小组本土化、信用等级公开化和贷款使用便利化。
截至目前,青岛农商银行已对全市5295个村庄、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集中评级授信,评定信用户22.4万户,授信总额19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23.7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31.72亿元。
推广“村村通”金融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全力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建设,青岛农商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金融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该工程以“三信”工程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以柜面网络系统延伸和离柜式支付服务系统为平台,旨在农村地区实现“三信”工程建设全覆盖、支付结算网络全覆盖、银行卡全覆盖、外汇服务全覆盖、理财知识全覆盖和金融知识宣传全覆盖。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岛城县域地区布设“农金通”1364台,助农取款POS机6017台,投入设备及各类运营经费9600万元,让全市5400个行政村480万农村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金融便利。同时,该行积极开展“网点和ATM优化行动”,优化网点335个、ATM机520台,形成了以总行为引领、青岛全辖营业网点全覆盖的纵贯城乡的服务网络。
未来五年内,青岛农商银行还将新投放360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镇(街道)驻地、大型社区、大型工业园建设支行、分理处300个,在中型社区布设自助银厅200个,在小型社区布设农金通、电话POS机4000台,真正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
独创“一指通”金融服务搭上“直通车”
服务农村金融市场,首先要懂得百姓生活的最需要。对此,青岛农商银行率先在全国开办了“一指通”办贷模式,农户需要贷款时,只要到柜台输入指纹即可办理贷款。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农户贷款“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大大提高了办贷效率,得到了银监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推广。该行还将农户贷款“一指通”贷款模式进行嫁接改造,移植到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流程,对中小企业主进行指纹采集,建立指纹档案,核定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中小企业主只要凭本人身份证、贷款卡,就可直接到柜台支取或归还贷款,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办贷效率。创新担保模式让沉默资产“动起来”
随着辖内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的推进,许多农民离开土地,搬进了楼房。虽然百姓房产变多,但由于无权证,农户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依旧突出。为破解这一瓶颈,青岛农商银行除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组建农户联保体外,还积极创新担保形式,在青岛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海域使用权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大棚抵押贷款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的尝试,实现了多笔创新业务的岛城首破冰。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探索试点,青岛农商银行成功通过依托村委企业担保,以农户小产权房提供反担保,推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小产权房”的农户融资担保模式,盘活了农户手中的小产权房资产,有效破解农户担保难题,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支持农户的范围。
相关链接:
专访:
青岛新闻网财经频道记者就“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助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话题及青岛农商银行战略发展部署等问题对青岛农商行董事长刘仲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经过一年的梳理和探索,青岛农商银行已经成为青岛市民家喻户晓的金融名牌。通过本次会议及市领导给出的建议,未来,在产品创新上,青岛农商银行还将做哪些尝试?
刘仲生:结合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定位,我行将着力加快涉农服务创新、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创新和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
(一)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研发居民贷款。
新型社区居民贷款是我行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民生活消费需求研发的创新产品,不久后即将在全市全面推广。相较于城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该产品在贷款用途、授信方式与额度、还款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创新。
贷款用途上,新型社区民居贷款专门用于解决农户因整体住房改造或整体搬迁而产生的购(建)房、装修、购置家具和家电的融资需求。主要包括:政府统一规划的行政村合并,整体搬迁项目中的农户住房贷款需求;政府统一规划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涉及整体搬迁的农户改造性住房贷款需求。
授信方式与额度、期限等方面,新农村民居贷款要充分考虑到农民贷款的便捷性和购(建)房、装修、添置家具、电器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实行综合授信。贷款最高额度控制在贷款期间农户家庭总收入的50%以内,贷款期限最长可达8年。
还款方式上,新型社区居民建设贷款也进行了一定创新。根据农户收入状况,我行一般采取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分期还款方式,最长可按每6个月分期还款;贷款在3万元以下的可采取按月(季)还息,到期还本或利随本清等还款方式。
担保方式上,与城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担保方式不同,新农村居民建设贷款可以采取法人客户、担保机构、公务员、医生、教师或金融、通讯、电力、烟草等行业在编人员保证担保、抵押、质押等各种担保方式。符合条件的农户还可以实行多户联保。
(二)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加快小微企业服务创新。
小微金融是我行一直以来的业务重点,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我行小微企业服务将尝试新的创新。
一是探索组建专业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网点。结合辖区小型微型企业行业特征和发展特点,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微型企业业务特点的专业化金融服务网点,树立小微企业服务特色支行标杆。从贷款规模、授权管理、贷款审批、人员配备和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小型微型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实现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
二是加快产品创新,摸清辖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及工商业发展情况,围绕当地优势,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围绕商圈及产业链企业进行批量营销。
三是加快担保方式创新,紧紧围绕物权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设备融资租赁等有助于激活小型微型企业有效资产的担保方式,为小型微型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
四是推动还款方式创新,根据企业资金流动模式,灵活确定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努力匹配企业生产周期,切实防范因贷款期限不合理产生非应计不良贷款。
五是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链融资业务,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农户”、“上游中小企业+重点企业+下游中小企业”全产业链的营销模式,推进存款、贷款、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一体化营销方案。
(三)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创新,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
电子银行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结合庞大的网络优势和雄厚的客户基础,电子银行业务将成为我行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
一方面,我行将进一步完善卡种类和功能,不断增加泰山如意卡附加功能,并将IC卡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产品,力争成为我市农村地区首个发行信用卡的金融机构。做好市场调研,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尽快推出贷记卡产品,成为本市首家推出贷记卡产品的法人银行。
另一方面,我行将加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建设,使其成为我行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平台,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渠道,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统一的虚拟柜台服务。
同时,我行还将积极关注无线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发展,探讨应用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延伸扩展网络服务范围,实现新业务和配套应用系统部署的快速网络支持。
记者:在促进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上,贵行有哪些作为?
刘仲生: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作为蓝色要素的聚集区,引领着“蓝色跨越”。为了更好地融入和支持蓝色经济发展,我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蓝色经济布局和发展规划,积极调整营业网点布局,将原来的8家一级管辖支行调整为15家,在实现六区四市“一区一行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一谷两区”的金融支持——新设硅谷核心区支行和红岛经济区支行,率先对接蓝色经济,率先实现“蓝区”金融服务全覆盖。2013年,我行与蓝色硅谷核心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2012年~2017年间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授信,加快推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步,青岛农商银行将通过建设蓝色银行的方式积极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合理把握信贷支持重点,加大蓝色经济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传统海洋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港口物流园区、现代海洋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海工业海洋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蓝色经济区功能的整体提升。
我们还将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布局调整、蓝色产业发展、蓝色生态建设、蓝色科技提升和蓝色文化培育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符合蓝色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创新,如探索适合海洋产业发展的海域使用权质押、“渔船抵押+保单质押”双重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鼓励成长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极改进信贷服务方式,根据海洋产业资金需求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大力拓展“自助可循环”授信模式,“整贷零还”的灵活贷(还)款方式,方便渔民和渔业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对协作关系紧密中小企业,我行还将推行整体营销模式,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优质海洋企业授信条件,促进“蓝色龙头”做大做强。
记者:对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相信您的心中已经有一幅清晰的蓝图,请您为我们描绘一下。
刘仲生:未来三年将是青岛农商银行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决定我们完成银行化改革之后“走向何方”。未来的三年,我行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青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保障,深入推进“3157”发展规划,即力争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奋斗目标,实现理念、体制、机制、业务、文化等五大战略转型,推进流程再造、绩效考评、风险管理、市场拓展、业务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等七项重点工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