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李村集繁忙热闹的景象 时间并不总是带来改变。它更神奇的力量,是让一些东西留存,积淀为传统。 青岛李村大集,在1872年的《即墨县志》中,就有记载。其后一百多年,时代在不断变幻,生活更以令人惊异的方式演进,但每逢农历二、七,这个在李村河的河床上一字排开的庞大集市,却始终商摊密布、人潮汹涌。 当然,售卖的东西早已不同,曾经负载的复杂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剥落。 外洋煤油,上海棉花,崂山松柴,乐安炕席,下庄陶器……当年的时髦商品,早已转换为如今的二手车、小五金、旧家电……在这个集市上,曾经和商品一起集散的,那些消息和传闻;那些说媒人和相亲者;那些朴素而真诚的宗教仪式;那些游方于各地的剧团和杂耍艺人……也都一一隐匿在了历史的深处。 但是,赶集——这一带有明显乡土社会烙印,充满草根气息的购物方式,却像坚硬的河床一样,不可思议地延续着,成为独特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传统。 人们已很难探究,在这个充斥超市、连锁便利店的时尚都市,由一辆辆农用车和一条条编织袋组成的粗陋集市,那巨大的引吸力来自何处。 但人们可以确信,正是因为这些传统的延续,这座城市才会这样丰富、这样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