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市场专题广告> 新闻图片报道大赛活动> 2011年专题> 青岛银行业百年发展之路> 新闻 > 正文

青岛银行业回眸:屈辱中诞生 动荡中走向辉煌

来源: 2011-03-27 19:24:30

    青岛私营银行的燎原星火

    1918年12月,青岛开办最早的地方商业银行东莱银行在天津路开业,老一辈的青岛人没有不知道的大事。主要办理商业存放款、汇兑、外币兑换及有价证券的买卖,当年资本为200万银元,成为当时私营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一家。东莱银行创始人刘子山的老一代民族资本家,除了涉足金融,他还投资“房地产”,在青岛盖了很多“里院”,租给几万户人家。据说,光收房租用的“折子”,就得用麻袋装。刘子山这个青岛早期富豪的财富故事,倒是与当下富豪们的发家史同出一辙。

东莱银行旧址外观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日升银行、朝鲜银行、正隆银行等纷纷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试图全面垄断青岛的金融业。但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这两家国家银行还是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冲破重重阻力,成为青岛市实力最强的两家银行,他们的崛起也代表着青岛金融企业的振兴。

横滨正金银行青岛银拾钱

    1928年起,中国民族金融业著名的“北四行”( 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 “南四行”( 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储蓄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小四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等先后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青岛民族金融业成为金融青岛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金城和大陆两家银行。1953年,这两家银行与其他四家银行一道并入并成立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

麦加利银行旧址

    作为中山路的余脉,馆陶路与上海外滩一样,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国际金融街,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的原址都在这里,是最早在中国开业的银行之一。据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20世纪的头十年内,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来此设立。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据史料记载,馆陶路上的30多座建筑,曾是英国、丹麦、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交易所和驻青领事馆所在地。如位于馆陶路22号的青岛取引所旧址曾是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青岛金融区 青岛华尔街

    国有大型银行的崛起

    青岛解放后,北海银行胶东分行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青岛市,开始在市内营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在青岛设立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并取消了在青岛的外国银行的特权。同年11月1日,北海银行胶东分行迁回莱阳,留下部分骨干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行使金融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双重职能。改组后的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均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领导下的专业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于中山路。至此,青岛的金融大权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工商银行旧址

    时至今日,青岛共有2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上千处营业网点, 2010年岛城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768.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379.4亿元,各项外汇收入452.83亿美元,已然展现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气度。

 

-

相关阅读
相关链接

上一篇:建国前青岛的外资银行——列强经济侵略的枢纽
下一篇:从农民到银行家 青岛金融巨富刘子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