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市场专题广告> 新闻图片报道大赛活动> 2011年专题> 青岛银行业百年发展之路> 新闻 > 正文

青岛银行业回眸:屈辱中诞生 动荡中走向辉煌

来源: 2011-03-27 19:24:30

    从栈桥为起点,与中山路这条城市的“母脉”为坐标,一路向北,中山路、河南路、天津路、太平路、馆陶路上一些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老建筑,多是原先金融机构的旧址。清一色的大理石建筑、威猛的雄狮、厚重的外门、敦实的体量,那些门前挂着的古铜色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的欧式建筑,见证了青岛市的百年经济脉动。

1901年的德华银行

    在屈辱中诞生的青岛金融业

    当历史的画卷翻越回清末,青岛曾是近代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达城市之一,但金融市场却长期受外国银行的控制。1897年,德国的隆隆炮声撬开了青岛的大门,为保证德国在青岛的经济利益,德国人的目光瞄向了青岛的银行机构。在其远东舰队司令棣利士(D)在写给德国海军部的报告中曾经提到:“货币问题有困难,除等待德华银行从速在青岛成立汇兑机构外,别无他途;该行的行员如能乘近期的轮船从上海来青的话,问题即可解决。”于是,1898年5月15日,作为德国资本在华活动中心机构的德华银行在青岛成立分行,地点便是现在的市南区太平路-青岛路口。

    德华银行成立后,恃仗其政治特权,发行货币、代收关税和铁路运费,大力组织存款,以低息贷款支持德国洋行控制青岛、山东的对外贸易,从而垄断了青岛的金融业,控制了青岛经济的命脉。1905年,终于回过神来的清政府,也设立了山东官银号青岛分号,成为青岛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银行,但因业务范围狭小,无力垄断青岛的金融业。1909年,大清银行青岛分号在中山路152号设置分支机构。作为“国字号”的金融机构,该分号除了办理部分关税和公款业务外,并无大的业务开展。民国以后,其改组为中国银行。

横滨正金银行

    1914年11月日本侵占青岛后,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接收原由德华银行青岛分行经办的代收关税和铁路运费业务,以优惠利率发放大量贷款,支持日商在青岛开设工厂。除此之外,日升银行、朝鲜银行、正隆银行等纷纷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试图全面垄断青岛的金融市场。这些金融机构不仅享有特权,而且操纵外汇、控制海关、发行货币、吸收存款,一度成为对青岛实施经济侵略的中心。

-

相关阅读
相关链接

上一篇:建国前青岛的外资银行——列强经济侵略的枢纽
下一篇:从农民到银行家 青岛金融巨富刘子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