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全面小康”答卷里的“青岛热词”

2021-11-17 06:54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业强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年”、民生保障等成为“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青岛专场中的关注焦点——

“全面小康”答卷里的“青岛热词”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16日上午,“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青岛专场举行。青岛专场是整个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收官”,“压轴出场”的青岛在发布会上充分展示了“山东发展龙头”的自信与担当。

发布会前,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青岛成就展览。整个展览分为“勇担重任走在前列”“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非遗”“青岛味道”四个部分,不仅介绍了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也展示了平度草编、锔艺,即墨花边、锲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青食钙奶饼干、郑庄脂渣、即墨老酒等青岛“舌尖上的味道”,呈现了一个立体丰富的青岛形象。

综观整场发布会,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业强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年”、民生保障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成为彰显青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词”。

践行重大使命,厚积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发布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扛牢“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任,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新跨越。今年,首次在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310亿元,同比增长10.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8个百分点。

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近年来,依托高能级开放平台,青岛开放发展不断迈向高水平——

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和中国巴基斯坦中心、俄罗斯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实现倍增;截至2020年底,上合示范区共投产项目49个、总投资416亿元。

加快释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改革红利,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形成143项制度创新成果。“齐鲁号”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100多列,海铁联运连续6年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不断拓展。与82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世界22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较2015年增加6000多家。

全力推进国际双向投资。2015年以来引进总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2950个,引进内资8100亿元。目前,累计有17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了367个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青岛累计在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820家,海尔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工业园都成为当地的典范项目。

加快经济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搭建了对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等一批国际客厅。截至目前,已有109家机构、商协会入驻,促成7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594亿元。

海洋是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在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发布会上对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也作了详细介绍——

建设同期可养殖100万尾鱼的“深蓝1号”深海网箱,启动建造了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将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吨位的新型矿砂船、最大的“海上石油工厂”P70等海洋工程装备建成交付;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正在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海水淡化产业规划,建成规模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组建了总规模达110亿元的三支海洋产业基金。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一项项先进成果凸显青岛海洋产业新实力。

加快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超算升级项目落户,积极推动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加快发展,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成功入列。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的世界纪录。组建了中国(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在青岛设立运行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一个个重大平台凸显青岛海洋科技新优势。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青岛港建成投产了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在全国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模式,海铁联运箱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位。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落地实施18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海洋项目124个,总投资达976亿元……一个个高端项目凸显青岛海洋开放合作新成就。

做强实体经济,书写新旧动能转换新篇章

制造业始终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发布会上,青岛工业强市成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发布会介绍,青岛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主业倍增,汽车、家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卡奥斯蝉联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首,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6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运行,“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2020年达到3580亿元、约占全省27%。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大核心区之一,青岛始终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牵引、总抓手,全面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

产业结构更优。重点产业集群扩量升级,14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全面起势,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四新”经济加快发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位居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首位。

创新动力更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山东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00家,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行列。市场活力更足,新增上市公司22家,总数达到71家。

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2万户、总量达到180万户,人才总量达到230万。

今年以来,青岛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树立抓重点产业项目和“四新”经济项目的鲜明导向,全面发起“项目落地年”,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当好全省发展的龙头。前三季度,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其中,新经济动能强劲,前三季度,“四新”经济项目总数超过360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民间投资增活力突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6%、完成投资增长15.2%,对全市投资贡献率超过80%。基建投资空间极大拓展,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机场高速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济青中线高速、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加速推进;5条地铁同时在建,地铁交通逐步成网。今年,全市组织了三次集中开工活动,中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118亿元的524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样本

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现突破——4F级标准建设的胶东国际机场投运启用,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5位、第6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铁运营里程达246公里,三期获批建设,未来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加快建设“双千兆”城市,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居全省首位,5G网络实现全市所有城区连续覆盖。

今年以来,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青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加快解决“堵”的问题、大力整治“乱”的现象、着力做好“美”的文章,推动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面貌。

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历史性地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持续保持在300天以上;440条河流、49个海湾全部纳入河长制、湾长制管理,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98.8%;建成了一批山头公园,增加了一批市民身边的口袋公园,打造了一批精品城市绿道,间绿透绿、显山露海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格局加快形成。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发布会上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一个个扎实的数据凸显出青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实招实效——

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七成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156元。跻身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学位24.9万个、医疗床位1.7万张、养老床位2.1万张、健身场地3369处。

“十三五”以来,新建改建35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7.5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90%,实现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全覆盖;新建、改扩建200多所中小学,加快实施集团化办学,全市基础教育集团达到83个;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0.8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1.8万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2倍和2.4倍;三级医院由16家增加到28家,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3.4%;在全市每个镇街建立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送餐助餐等服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0.9万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9万套,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17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20个;六次提高低保标准,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57亿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

与此同时,青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0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成为“进步最快城市”。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被评为营商环境“全国十佳城市”。

……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发布会明确提出,青岛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的总目标,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