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加快新型城镇化 打造青岛都市圈

2021-06-23 07:31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日前,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该规划擘画了未来十五年城镇化发展蓝图,是指导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2020年,常住总人口达到1007.17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4%,居全省首位。随着产业向次中心城市和重点功能组团加快转移,主城区周边区域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增强,人口集聚呈现多中心化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持续改善。平度、莱西城镇人口加快集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幅居全市前列。

到2025年,我市城镇化率预计达78%左右

《意见稿》提到,到2025年,青岛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将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实施更加积极、更为包容的人口集聚策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

到2025年,要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共建胶东经济圈,优化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区;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人才入乡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2左右。

此外,《意见稿》还提出了青岛市新型城镇化2035年远景规划——到2035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城镇空间形态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更加协调,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美丽青岛,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成功开创强城强乡互促发展新局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左右。

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来了就是青岛人”,去年以来,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背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意见稿》中提到,践行“来了就是青岛人”的理念,建立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依据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

与此同时,我市还要全面放宽城镇落户限制,进一步优化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在全面放开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落户限制,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以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主要落户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优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推动以居住证为载体为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拓展居住证功能,不断增加居住证所附着的公共服务项目和办事便利,将保障性住房(含公共租赁房)纳入居住证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全面清除城市落户隐形门槛,重点简化稳定住所和关系证明文件要求。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优先推动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人群便捷落户。增设社区集体户,承接无合法固定住所、无单位集体户、无亲属投靠等人员落户,发挥“兜底”功能。

“十四五”期间,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

站上开放发展新风口的青岛,开放包容的气质愈发凸显。《意见稿》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统筹发挥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及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技能素质教育供给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匹配程度,提高非户籍人口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青岛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保障范围,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等在内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

面对“老龄化”的趋势,《意见稿》提到,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1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成1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