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多措并举从源头有效防范和打击诈骗行为,在为客户广泛开展防诈骗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大员工培训,提升防诈骗能力,通过内外合力全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牢牢守住银行支付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练就“火眼金睛”,大堂经理帮止损
“快帮忙开通个手机银行,我着急把被骗的资金要回来。”
市民万先生神色焦虑的来到建行某支行,引起了大堂经理小孙的警觉。原来,万先生被某第三方融资理财平台套取了个人信息和验证码,骗子从银行卡转走了13000元资金。就在其不知所措之时,对方主动联系他,承诺只要再转一点钱,就退还先前的13000元。情急之下,万先生再次“上当”,所幸到建行网点开通手机银行时被警惕的大堂经理小孙识破。
大堂经理了解情况后立即判断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及时停止办理业务,并通过查询账户信息、比对交易流水,向万先生解释了诈骗的套路,不仅帮助万先生避免资金再次受损,还成功追回了不翼而飞的13000元。
练就“火眼金睛”,让电信诈骗无处遁形,这样的案例在青岛建行还有很多。
赵先生几天前收到了一条带有链接的短信,由于自己不会操作,并没有点击。赵先生来到建行网点办理业务,当建行业务人员听说赵先生收到了带有网络链接的短信后,立即产生了警惕。赵先生主动向网点工作人员展示了短信内容,经确认,赵先生收到的是一条诈骗短信,目的就是骗取客户点击链接,留下客户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伺机转移客户资产。“幸亏我没有点开链接,现在我就删掉这条短信。谢谢你们!”赵先生了解了短信诈骗风险后,十分感谢建行网点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服务。
服务老年客户,当好金融“守门员”
针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的老年客户,青岛建行工作人员通过“看、听、问”等方法,有效甄别客户信息的真实性,持续加强堵截诈骗工作力度,守住老年群体“钱袋子”。
这天清晨刚刚营业,刘老先生拿着自己的银行卡来到了网点,说自己要给朋友转账。支行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详细询问了老人与收款人的关系、是否认识收款人等信息,老人说是个朋友,认识挺长时间了。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发现此次转账金额颇高,且老人从未与该账号有转账记录,随即再次向和老人确认转账需求。经再三询问,发现老人是收到一条投资短信,加了骗子的微信,骗子“忽悠”老人现在有个一年可以翻倍的投资项目,而且是稳赚不赔,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工作人员随即停止了业务办理,向老人说明情况,同时与老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最终成功劝说老人打消了转账念头,保障了老人资产安全。
一张名片识骗局,避免企业遭诈骗
建行青岛某支行员工小高的同学在某贸易公司担任财务主管。两人在交谈中,小高的同学无意中提到一位自称是建行某支行工作人员的赵某上门推销贷款业务,提出需要企业支付一部分费用并强制购买保险产品。凭借日常工作和行内相关培训积累的防诈骗经验,小高敏锐地意识到同学可能遇到了非法中介,在企业亟需资金时趁火打劫。
本着为客户负责的态度,小高致电某支行询问,落实该行并无此赵姓员工。为了弄清赵某的身份,小高提示同学向赵某索要名片。几经周折,终于看到赵某的名片,上面赫然印有“××银行对外联络处主任”字样,而××银行并无此岗位,明显是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小高的同学恍然大悟,果断与赵某中断联系,成功避免资金损失。
“聊个天儿也能抓出骗子,一张名片就能辨出身份真假,关键是帮我们公司保护了资金安全,省了融资成本,老同学,真有你的!这防诈骗的知识,以后我得多跟你学着点。”小高的同学笑着对他表达了谢意。
金融知识广宣传,受众消费者16万人次
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业务人员之所以能抓住关键细节及时帮客户止损,是因为该行一直以来坚持通过全行统一培训与机构、网点自主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消保培训,强化全员消保理念。
该行以“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为主题,组织开展“从严治行”全员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全员消费者信息保护意识。组织辖内机构持续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深入领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保护等涉及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全行员工要以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做好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关注办理业务客户的行为动态,及时捕捉电信诈骗的征兆和兆头,坚决有效阻止客户上当受骗。
同时,在增强行内员工消保意识的同时,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还创新开展宣教活动,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营业网点主阵地作用,每年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金融知识进万家”、“大学生金融文化节”等银行业集中宣教活动。围绕消费者需求组织“进社区、进校园,走村镇、下工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累计12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5.6万份,受众消费者16万人次。创新建立“自媒体协会”和“消保讲师”两支专家队伍,利用“建行大学”直播平台和流量平台,增强宣教效果,有效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诈骗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