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姜姗
航天数字化三维智能设计软件开发、出行领域数字基建解决方案、无人机产业园……近日,记者从市北区获悉,青岛共有40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其中市北区有5家企业上榜,数量占全市的12.5%,位居全市第三。从市北区上榜的5家企业高新技术综合优势看,均为引领前沿领域的数字化先行者,最长深耕行业者达16年,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性尤为鲜明。“瞪羚企业”的数量是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风向标,从科技创新的层面看,无不映射了市北区新经济后劲勃发的新动能。
5只“瞪羚”布局五大前沿领域
作为首批获得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标准司颁发的无人机云系统批准信的公司,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此次入选的5家瞪羚企业之一。企业目前是无人机云系统行业的领军者,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多次与市北区政府合作,将先进智能化的无人机运用到森林防火巡查、城市环保巡查、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等项目中,深获业内认可。
“瞪羚企业”是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作为上榜企业之一的青岛森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在航天数字化三维智能设计软件开发和实施服务领域深耕16年。“公司设计的全三维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我国重点型号的卫星、火箭、雷达等方面。目前正在服务航天的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公司副总经理尹延东表示,近两年研发投入强度持续达到5%,同时拥有19项软件著作权、2项软件产品、2项发明专利。2020年度实现营收2000万元。
此外,青岛中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此次也成功跻身省级“瞪羚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智慧城市提供出行领域数字基建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和成长性指标是入围“瞪羚企业”的两个必要因素,代表了市北区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积淀飞跃。
主导业务均实现智能互联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市北区传统制造类企业不断外迁,老城区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针对这种情况,市北区围绕“四新”经济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五大赛场、17条赛道”以及“六个千亩”的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园区经济,鼓励引导企业上楼、驻园区,快速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了以上这些政策的加持,近年大批在市北落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市北区工信局民营经济发展科科长林军介绍,最为典型的是此次我区新增瞪羚企业5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主导业务均实现智能互联,三是近两年的复合增长率均在35%以上。本次瞪羚企业们的涌现,也为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发挥了强劲的引领作用,充分显示了市北在发展“四新”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效,显示了新锐企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下一步,区工信局将继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引导企业提升技术硬核,突破领域短板,力争培育出更多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持续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帮扶
纵观5家企业的成长史,高科技新动能是优势,而长时间的研发积累与储备则是硬实力,有的历经十余年才逐步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市北区持续给予企业以专业化、个性化和全方位的帮扶政策,尤其面对创业期面临的融资难、税费高、人才稀缺等问题,市北区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滴灌”的扶持政策。
比如:在融资方面,市北区重点发展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在急需短期资金周转时,可向国有平台公司出资成立的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提出申请。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并中标(成交)的民营企业,可通过政府采购合同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在税费减免方面,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以自用及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可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可免征增值税。同时,在人才红利方面,民营企业新引进培育的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可分别享受6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