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山东民企百强,青岛增四张“新面孔”

2020-07-21 11:30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晓峰 实习生 张可

在传统印象中,青岛民营经济一直存在“不够强、不够新”的问题,但一些积极的变化已经发生。7月20日,省工商联等部门公示“2020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榜单”,青建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青岛民营企业上榜,同比增长50%,上榜总量和排名位次均较去年大幅提升。

透过这份榜单更可以看到青岛民营经济过去一年的趋势性特征:民营企业的活力正在释放,规模和质量稳步增长。

数量位次双提升,超越势头强劲

从往年情况来看,山东民企百强营业收入入围门槛在100亿元以上。青岛1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843.24亿元,较上年增加248.89亿元,同比增长9.59%。

与2019年相比,今年榜单出现了4家“新面孔”,分别为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61)、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9)、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80)、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99),反映青岛民营大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的态势。

其他8家上榜企业排名位次较去年全部提升,展现了民企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充沛的活力。其中,排名最高的青建集团股份公司(9)上升3个位次;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26)上升6个位次;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30)上升7个位次;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上升13个位次;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54)上升5个位次;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4)上升6个位次;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4)上升14个位次,是上升幅度最大的民企;即发集团有限公司(92)上升2个位次。

站在城市维度比较,青岛上榜民企数量(12)仅次于东营(17)和潍坊(15),呈现加速追赶的势头。

为何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现?这源于去年青岛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的发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精气神焕然一新,甚至部分民企原本计划在外地上马的新项目和扩产项目陆续迁回青岛。

另一组数字也能够解释。2019年,青岛民间投资增长20.9%,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2.5%;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5%,占全市比重59.6%,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吸纳就业60.96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1.81%;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近151.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7.86%,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609户,创业密度仅次于深圳(2457户/万人)、西安(2129户/万人)、南京(1616户/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四张“新面孔”,呈现黑马之姿

值得一提的是,4个“新面孔”中3个都属于房屋建筑行业。

其中,位于西海岸新区的瑞源工程集团可谓一匹黑马。瑞源工程涉及领域众多,包括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现代金融、教育、农业机械制造、汽车销售与维修、酒店餐饮、生态农业、港口物流等领域,现有子公司38个、上市(新三板)企业2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是市北区一家集房建总承包、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建筑设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产业集团,位列山东省建筑业30强第9位,青岛市民企百强第9位,承建了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母港)、青岛地铁2号线项目、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山航基地(一期)辅助生产办公区工程等项目。

中启胶建集团扎根胶州,历史可回溯至1949年,现下辖十个建筑分公司及安装、市政、装饰、钢结构、商品混凝土等专业公司,市场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

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位于胶州,是京东集团旗下负责山东省区B2C销售的一家全资电子商务子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集团在胶州投资20亿元建设了山东最大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即京东亚洲一号青岛物流园。

新产业加速生长,期待结构之变

透过这份榜单,也可以看到青岛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入围百强榜单的青岛民企仍以传统产业为主,5家为建筑业,其余布局在批发零售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业。这也是山东民营经济的共性,大型民营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钢铁、电解铝、纺织等传统经济领域,大而不新。

倘若跳出榜单的局限,与上海、杭州、深圳相比,这样的结构性差距就更为明显:没有民营金融业巨头,没有大型民营互联网公司,没有民营先进制造业龙头……在医养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青岛也少有顶天立地的民营企业。

同步公示的2020年省“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榜单中,表现得很直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强、新材料产业10强、医养健康产业10强,青岛均只有1家民企上榜;高端装备产业10强上榜企业甚至为零。最让青岛引以为傲的海洋产业,仅有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英豪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家上榜,在数量上与潍坊持平。

这样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一方面或许与传统产业路径依赖有关,民营企业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转型“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新兴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土地、人才等突出问题。青岛英豪集团负责人多年前曾这样感慨:集团80%以上的产业布局在省外城市,原因与各地政策、营商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青岛的痛点主要是投资回报效率较低。

实际上,对自身的不足,青岛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去年以来,以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为抓手,青岛创新思路,鼓励企业家当“编剧”,提出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集群的好点子。青岛民营企业大胆发出创意之声,由政府去论证、成全这些创意,政企联手整合资源,打造一批营业收入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企业和1000亿元、5000亿元的产业集群。伟东集团、中特科技、雷神科技、易邦生物、云路先进材料、乾运高科等先后通过创意会的形式,推动企业自身跨越式发展和相关产业集聚,其中进度最快的伟东集团已经落地。

今年发布的《青岛市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作战方案2.0版》更是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十强”领军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领军企业进入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新的变化已经发生。作为新产业领域龙头民企的后备力量,青岛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等新锐企业快速成长。2019年,青岛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累计达到30家;2家企业获评省独角兽企业,累计达到3家;6家企业入选《2019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榜单,数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城市第七。

民营经济和新产业培育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坚持耕耘,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这些种子就一定会更快地发芽生根,长成参天大树。未来的榜单上将出现更多青岛民企的身影。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