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 记者从昨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属企业经济运行承压前行,呈现行进平稳、稳中有升态势,纳入财务快报的28户山东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10亿元,同比增长2.3%。在省属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上半年有72户权属企业完成混改。
省管企业营收位居全国第2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纳入财务快报的28户山东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1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环比增长16.2%,同比增长15.8%。实现利润总额320亿元,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和27.4%,降幅较前5个月分别收窄18.3和22.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利润120亿元、净利润88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8.3%和16.2%,同比分别增长59.3%和79%。
与全国国有企业相比,上半年,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高于中央企业(-7.8%、-37.7%)10.1、10.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高于中央企业(0.6%、5%)15.2、74个百分点。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国有经济运行数据,山东省属企业1-5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地方国有企业5.3、29.5和38.1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位居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第4、第2、第4和第4位。
省属企业新增3户上市公司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点扩面中长期激励,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
在山东省属国资国企深入实施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中,确定百余户年度重点推进企业,12户省属一级企业已制定混改方案。
在今年上半年,有72户权属企业完成混改,鲁华能源等4户一级企业审计评估基本完成,泰山保险成功引入德国安顾集团实现增资混改。同时,山东省属国资国企还加快上市步伐,中泰证券今年上半年登陆A股主板市场。今年以来山东省属企业新增3户上市公司,目前总数已达42家,资产证券化率超过51%。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属企业全部制定了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集团总部机构精简10%以上,实质性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四级以内,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绩效年薪占比达60%以上,有11户企业确定对管理人员按每年2%~5%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其中,3户省属一级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遴选百户以上控股子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同时,全面启动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104万需移交人员已签订协议65.1万人、完成移交11.9万人。
据悉,山东在符合条件的10户省属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全部实施股权激励,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新确定154户权属企业开展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试点,试点企业累计达到195户,覆盖面达7.6%。指导3户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
此外,山东省属企业逐户制定了个性化改革方案,“一企一策”精准化实施重点领域改革。
正推进文旅医养健康资产整合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属企业重组整合力度明显加大,优势资源加快向主业集聚,不断加大开放创新力度。
近期,山东省启动实施了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的联合重组,通过主业相近企业的强强联合,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同时,记者了解到,正在推进省属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的专业化整合,将分布在10多户省属企业中的非主业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以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努力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特色的国内一流文化旅游集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医养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另外,将国泰租赁、上海齐鲁、深圳东华、山东盐业、齐鲁股权等5户省属一级企业整合到其他省属企业,理顺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组织开展省属企业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专项行动,制定清理整合三年计划,“一企一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截至今年6月底,列入计划的388户企业已完成清理整合82户。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后,将中国重汽房地产板块以市场化方式挂牌转让碧桂园集团,彻底退出房地产业务。加快“僵尸企业”处置,纳入省政府清单的213户省属“僵尸企业”完成处置95户,安置职工5695人。
近年来,山东先后组建机场集团、港口集团,完成山东重工和中国重汽重组,培育了一批引领型支柱型企业集团。重组不只带来“量”的变化,更带动“质”的提升。
山东机场集团组建后,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6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3%、17.8%;今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2万吨,虽然同比下降,但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港口集团组建后,201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56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0.9%、9.7%;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基本是负增长,但山东港口集团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领跑全国沿海港口。
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后,重卡产销量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创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