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具体政策如何落地?

2020-06-23 15:26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6月23讯(实习记者 陈晓晗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并强调,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那么,这1.5万亿从哪儿来?具体政策如何落实?

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近日指出,要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实体经济。此外,要推进银行机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减少人工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业内人士预计,1.5万亿让利政策任务将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等多个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国性银行要合理让利,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明显扩大,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全国性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把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上述指导意见针对的是全国性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银行。除了大型银行和有实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大量中小银行,也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

由此可见,银行将承担大部分让利任务,据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推算,今年银行通过信贷对实体让利将达到约1.18万亿,占1.5万亿的79%。

但同时,让利的主体也不能仅是商业银行。单纯靠银行压降资产端利率会让大量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亏损,而且金融风险上升不符合“合理让利”原则。浙商证券近日发表研报认为,监管部门强调“合理让利”,是在保持银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向实体让利。维持银行商业可持续,银行收入端下降,那么成本端也必须下降。建议监管部门可通过降准、定向工具乃至降息来腾挪空间。另外,6月18日,财政部成功招标发行首批抗疫特别国债。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6月17日表示,今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采用市场化方式,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另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公司信用债已发行4.6万亿元,同比增长46%。民营企业发债融资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金融系统为企业合理让利的具体措施,要综合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支持作用,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政策性金融与普惠性金融工具相结合,加大金融对企业的精准支持,实现融资成本普降,从规模上增加资金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不仅要加强传统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还要构建强大的资本市场,通过科创板等注册制加大对企业的直接金融支持。三是坚持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疫情冲击下更要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支持企业。另外,在财政政策上,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