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抱团进军“刷脸付” 银行业能否收复零售支付失地

2019-10-28 08:00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分享到: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银联携手六大行等60余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分析人士认为,“刷脸付”将有很大可能替代扫码支付,推动国内支付行业从卡时代、APP时代进一步向以“刷脸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支付媒介时代跃迁。从支付产业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此次创新实践对于提升其自身支付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刷脸支付正式迎来了“国家队”进场。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向赋能”论坛上,中国银联携手六大行等60余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当下,支付无卡化已成趋势,而作为一种新型、具有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前景的创新支付方式,业内倾向认为“刷脸付”将有很大可能替代扫码支付,推动国内支付行业从卡时代、APP时代进一步向以“刷脸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支付媒介时代跃迁。

分析人士认为,从支付产业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此次创新实践对于提升其自身支付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站在银行业自身角度而言,布局“刷脸付”领域也成为其未来能否打破由第三方支付引领的扫码支付竞争局面、进而反攻零售支付市场的关键之举。

安全性难题新解“刷脸”时代正式开启

据银联介绍,“刷脸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刷脸实现交易路由,延续用支付口令交易验证方式,不改变客户使用、商户受理的交易习惯。目前,宁波、杭州、广州、嘉兴(乌镇)、长沙、武汉、合肥等地区的客户将率先享受到“刷脸付”服务。

事实上,“刷脸付”已经不算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去年底开始,刷脸支付成为支付宝、微信的发力点,逐步开始推广应用。同时,此前已有多家银行试水人脸支付。不过,从此前市场上的落地情况来看,刷脸支付的落地商用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业内争议的一大焦点还在于对安全性的考虑。

“支付的便捷性必须建立在安全性基础之上。”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脸支付在提升支付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应用风险,在某些时候这种风险还非常大。

“一是信息泄露风险。人脸特征具有唯一性,不法分子可通过远程等方式,在公共场所批量获取用户人脸信息,‘盗脸’一旦发生后患无穷;二是假体攻击风险。虽然现在活体检测技术水平已经大大改进,但新型攻击手段不断出现,对用户资金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不容忽视;三是算法漏洞风险。目前,人脸识别算法仍在快速迭代,可能存在隐藏的未知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发现并加以利用,或将造成系统性风险。”董希淼认为。

在备受关注的用户信息保护方面,银行版“刷脸付”作出了积极尝试。据银联介绍,“刷脸付”特别采用“刷脸+支付口令”的方式多增加一道密码验证保障安全。在信息保护方面,人脸特征采集明确获得客户授权,严控数据使用范围,采用支付标记化、多方安全计算、分散存储等技术,严防信息泄漏、篡改与滥用;在资金安全方面,充分尊重客户的主观意愿,通过专用支付口令进行主动确权,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障客户的知情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从此次中国银联联合银行共同行动来看,‘刷脸付’的安全性方面应该已经得到了检验。”董希淼认为。

现有竞争格局有望打破反攻零售支付市场迎来契机

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联“刷脸付”的落地,意味着由人脸识别支付所触发的新一轮支付变革大幕正徐徐拉开,扫码支付时代所奠定的竞争局面将有望打破。对于银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反攻零售支付市场的重要契机。

在近几年扫码支付引领的支付浪潮中,银行已经被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超越。而零售支付恰恰是未来支付的战场。“得零售者得天下”已成为银行业共识,零售支付所带来的客户黏性可观,正是银行业发力零售市场的重要原因。

“人脸识别支付是真正的支付体验升级,人脸识别支付对于客户来说实现了无感化,整个过程不需要现金、银行卡和手机就能够完成一次商品价值的交换,是一次完全脱离实物承载介质的支付变革。”农行信用卡中心高级工程师、经济师高尚认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布局刷脸支付,符合支付行业无卡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商业银行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刷脸付”对于银行业自身业务开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等传统金融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确定使用者是否为其本人,因为可以借给家人共同使用。人脸识别支付可以明确消费实体是谁,便于商业银行确定客户的精准画像标签;通过人脸识别发起的支付交易行为,客户无法进行否认,此外,人脸识别支付交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伪冒和欺诈交易的发生。”高尚认为。

坚守安全合规底线扮演好标准引领者角色

意欲反攻零售支付市场,如何在刷脸支付市场赢得先机已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必答题。

事实上,新一轮支付大战已悄然打响。《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刷脸支付市场,支付宝、微信已从场景布局、用户补贴方面开始发力。近日,支付宝宣布将今年4月发布的30亿元市场刷脸支付补贴改为“无上限投入”;微信支付团队也基于硬件设备结合刷脸支付笔数的奖励对服务商进行补贴,此外还在刷脸硬件设备的推广方面有正常扶持政策。

专家认为,对于银行业而言,创新发展支付业务的前提仍然是严守风险底线。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论坛上提到,金融业要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把好安全关口,在安全合规前提下,让合理应用金融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在保障支付安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做好准备,提升支付创新能力,扮演好行业标准引领者的角色,更好地推动这一处于市场应用与推广初期的创新支付方式发展,同时,也要对未来生物支付相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产生推动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决定刷脸支付普及度的焦点主要在于支付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目前来看,“人脸识别+支付口令”是兼顾安全与便捷的实现方式。而随着刷脸支付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监管办法和标准也有望出台,基于此,可能需要在技术准入、安全保障措施、用户信息保护、支付限额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标准或要求,银行业在这些方面应该尽早布局,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银行业正在积极作为。《金融时报》记者从农行了解到,该行日前与联想创投子公司国民认证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对“农行掌上银行”APP进行全面安全的智能升级,农行移动端应用将实现用户登录、支付等场景下的指纹、3D人脸、虹膜等全方位的生物识别认证能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