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公募圈重磅!产品审批“新七条”:收紧固收 强化权益

2019-10-24 08:00 作者:证实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继货币基金被暂停审批后,债券基金或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近日,一则有关“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审核可能将受限”的消息,在业内广为流传。

多家基金公司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上周五确实收到了相关的窗口指导。不过,也有基金公司表示,没有收到该通知,“可能是因为我们公司固收类产品数量不多”。

七项新要求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对于公募产品审核的新要求如下:

1、普通债券产品:待审批的产品每家只能一只,多余的产品撤回;同时提供承诺函,发行上限10亿元,且6个月内不开放产品申购。

2、证金债指数产品:每家每年申报两只,超过的产品撤回。

3、摊余成本债基:每年只能两只,超过产品撤回。

4、商品类产品:待批产品中除了上海金ETF以及联接基金外,所有产品都需撤回。

5、科创类产品:新产品不再受理;开放式、封闭式配售每家只能在批途中一只,超出的撤回。

6、定制基金:封闭期不得短于一年,在批中产品需要更改封闭期;同时提供承诺函,发行上限10亿元,已批未募集产品不受限制。

7、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含指数型、ETF):不受限制,随时上报,一个月以内获批。

从上述新要求可以看到,监管收紧了对债基、商品类、科创板基金的审批,同时加快了对股基、混基等权益类产品的审核周期。

强化权益投资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收类基金审批降速的同时,鼓励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这样的政策导向,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推动发挥权益投资作用的行动和决心。”

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5年,股基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1%,债基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9%,权益类基金收益水平具有明显优势。但截至2019年8月,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管基金总规模为13.84万亿,其中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占比仅为22%,而其他类型中仅货币基金一类的占比就高达57.69%。

“这样的现状,导致基金持有人无法充分享受权益市场带来的收益,而且行业整体结构的失衡,也导致公募基金的投资工具属性弱化。”张碧璇认为,未来对固收类基金的审核进行限制,一方面,可以将部分资金引流至权益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这几年公募固收业务之所以快速扩张,和银行非标业务收紧不无关系,大量的机构资金从银行流入了公募。“最初机构资金的首选是货基,后来货基被暂停审批,加上流动性新规的限制,以及货基收益率持续下滑,机构资金转向了定制债基”。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债基大多为机构定制。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1746只有数据可统计的债基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1341只机构持仓比例在50%以上,其中1050只机构持仓比例在90%以上。

该业内人士认为,固收类产品审批收紧后,将会带来“溢出效应”。从中释放出来的资金,一部分会流向权益类产品。

中小公司承压

突如其来的“刹车”,对基金公司影响几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收紧固收类产品审批,对于主打权益类产品的基金公司来说,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是利好;但对于主打固收产品的基金公司,以及还在发展中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影响还是挺大的。不过,目前只是窗口指导,不知道后面口径会不会有变化。”上海一位公募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存量来看,债基规模接近2.5万亿元,而今年的爆款产品,也多为债基。

据东方财富(14.93 -0.20%,诊股)Choice统计,截至10月21日,年内发行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基金共计36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其中22只是债基。

“现在也不好说影响大不大,毕竟政策刚刚提出来。但我们后续会加大权益类基金的宣传。”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我们太难了!”北京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直言,“主动权益越来越难做,好多公司都转向发展指数基金产品了。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要和头部公司争抢布局ETF,前期成本太高,真心烧不起钱。现在固收类产品也要收紧,我们真是难上加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