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出台以来,结构性存款充当了保本理财资金的接替者,成为银行缓解揽储压力、吸引投资者的工具。
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幅38%。
较2017年末,2018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有所增加,但较2018年8月末的“巅峰”相比却有所下降。2018年末较2018年8月结构性存款余额减少4015.63亿元。
去年末同比增长38%
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幅38%。其中,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28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2.77万亿元增长1.51万亿元,增幅54.51%;企业结构性存款共计5.34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4.19万亿元增加1.15万亿元,增幅27.45%。
按照发行银行来看,大型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3.32万亿元,较2017年末2.42万亿元增加0.9万亿元,增幅37.19%;中小型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为6.3万亿元,较2017年末4.53万亿元增加1.77万亿元,增幅39.07%。
值得一提的是,光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银行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为2.3万亿元,占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发行总量的69.28%,占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发行总量的23.91%。
为什么结构性存款在2018年末余额较2017年末激增,增幅高达38%呢?
中金固守分析员陈健恒称,按照资管新规相关规定,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因此,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表内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需要严格区分开,结构性存款充当了保本理财资金的接替者,成为银行缓解揽储压力、吸引投资者的工具。
较“巅峰”时减少4000亿
虽然2018年末较2017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幅高达38%,但是较2018年8月末的“巅峰”相比还是有所下降。
2018年的8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曾一度站上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0.02万亿元。2018年末较2018年8月结构性存款余额减少4015.63亿元。
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小银行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自2018年8月末达到“巅峰”后一路缩减,仅在11月略有增长。2018年8末、9月末、10月末、11月末、12月末,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分别为6.76万亿、6.7万亿元、6.55万亿元、6.62万亿元、6.3万亿元。而2018年8月之后,大型银行所发行结构性存款较均8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18年8末、9月末、10月末、11月末、12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分别为3.26万亿元、3.42万亿元、3.33万亿元、3.34万亿元、3.32万亿元。
目前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主要遵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中,《管理办法》第七十五条,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和人才团队”这一要求将不少曾经发行过甚至依赖结构性存款揽储的银行拒之门外。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记者,衍生品交易员需要长时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需要长期在一线经历。而往往是类似于中国银行这类长期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会比较注重团队培养,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成熟完善。而大多数商业银行可能仅仅是改革开放以后,或者是近十年来随着国际业务的发展,才开始需要这方面的风险管理等。也有一部分银行是因为银行客户的国际业务需求和拓展,这部分银行为了给予客户风险管理的服务,才开始产生此类业务岗位的需求。
此外,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还存在“假结构性存款”等问题。
陈健恒指出,保本型结构性存款由于其具备结构性的条款设计,但并不具备结构性的收益特征,通常称之为“假结构”。目前的“假结构性存款”主要在期权组合上采用了两种策略:一是在期权部分设置了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并且不行权情况下收益较高且不需要受制于利率自律机制约束,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该类产品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到期日银行只损失期权费。而期权部分多为大行能做的与黄金、汇率挂钩的费率较低的期权产品。二是期权组合的保底收益较高,最高与最低预期收益的差值较小,无论期权组合是否达到触发条件,客户都能拿到较高的最低收益。
同时,他表示,未来“假结构”的结构性存款将不复存在,但是“真”结构性存款,在我国可能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方面,开展“真”结构性存款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研究能力和市场交易能力,而目前国内银行受到牌照和薪酬结构的限制尚不具备。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投资人需要具备专业的衍生品投资知识,明确结构性产品的风险,而商业银行在销售“真”结构性存款产品时,也要进行更多的产品信息披露与风险告知,对于投资者保护的监管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