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四大行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全部公布完毕。从营业收入、净利润、不良等关键指标看,四大行的经营状况继续转好。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行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等盈利指标增速在三季度继续提升,好于上半年情况。三季度的净息差(NIM)环比稳定或有略微改善,支撑利息净收入继续向好。
不过,尽管四大行三季度业绩看起来依旧“亮眼”,甚至一些经营指标还好于上半年,但有一个隐忧也在出现。
北京一银行业分析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根据他的估算,三季度,四大行净不良生成率同比有所提高,由于四大行上半年就已完成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归为不良类,所以三季度净不良生成率同比提高不存在技术性因素,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偿付能力下降。
三季度共计净赚2463亿元
今年三季度,四大行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盈利指标方面表现抢眼。其中,农行三季度取得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幅近15%,其净利润增速也是最快的,达到8.57%。其他三大行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也都超过5%。四大行在三季度共计净赚2463亿元。
四大行三季度营业收入继续转好,主要得益于NIM的稳定以及加码贷款投放,使得利息净收入继续增速可观。
例如,截至9月末,中行净息差为1.89%,较6月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建行净息差2.21%,虽较6月末微降,但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72%。农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9.61%,工行则更是高达10.28%。
此外,四大行的贷款增速普遍都高于其资产增速,今年以来,大行持续加码贷款投放。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10月30日表示,今年前9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新增各项贷款达到13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2.6%。应该说,信贷供给应该是比较充裕的。信贷也向薄弱环节倾斜。
中行方面也表示,截至9月末,集团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8012亿元,新增贷款重点支持基础设施、高端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支持京津冀、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其中,在普惠金融方面,完善“信贷工厂”,开发线上审批模式,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超过32万户,投放贷款超过1.2万亿元。降低融资成本,三季度普惠金融贷款利率较一季度下降76BP,满足“两增两控”要求。
银行继续加大不良处置
在资产质量方面,四大行的不良率继续下降。其中,农行稳步推进“净表计划”,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882.5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7.74亿元;不良贷款率1.60%,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4.94%,较上年末上升46.57个百分点。
中行方面,截至9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668亿元;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继续加大不良化解力度,前三季度累计化解不良资产1116亿元,同比多化解115亿元。
工行方面,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2340.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5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72.45%,比上年末提高18.38个百分点。
不良率的下降得益于银行加大对不良的处置力度。王兆星表示,银保监会督促银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多种手段,来加大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
不过,尽管不良率数据下降,但上述银行分析人士也表示,大行的净不良生成率有所提高,也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偿付能力下降相呼应。
"三季度以来,银行股走势所体现的低估值,其实也是反映出市场预期银行资产质量可能要变差。”该分析师说。
穆迪金融机构部分析师万颖也指出,预计未来12-18个月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从前几年的增长转向趋于平稳。贸易争端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企业盈利能力,但各行业受到的影响不一,出口型企业受贸易争端影响更大,而中下游企业则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大。受此影响,银行业2018年上半年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率同比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016年上半年。
资本充足情况表现不一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由于前三季度农行、建行均完成了一定规模的资本补充,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均较上年末有所增加。其中,农行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量的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2%、11.91%和14.99%,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69、0.65和1.25个百分点。
建行9月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也均较去年末增加。
农行今年7月完成的千亿定增,这也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建行也在过去一个月完成了830亿元二级资本债的发行。
不过,相比之下,工行9月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则均较去年末出现了下降,但工行8月底也公布了资本补充计划,计划在未来几年分批次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000亿元优先股和1100亿元二级资本债。
一接近工行人士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工行此次发行计划主要是置换存量到期资本,新增有限。据了解,工行在2014、2015年发行了800亿元境内优先股,这些存量优先股将在2019年12月开始陆续到期,此次发行计划主要是接续到期的优先股。在二级资本工具方面,未来三年,工行将有200亿元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同时根据新的监管要求,不合格二级资本每年递减203亿元,合计退出809亿元。此次发行计划中的二级资本债券,也主要是承接存量退出的部分,并没有大的增加。
相比于外源性资金补充资本,大行主要仍是依靠内源性资本补充为主。以工行为例,2006年上市以来,工行累计补充资本2.34万亿元,主要是依靠较好的盈利水平,以利润留存来补充核心资本。其中利润留存1.71万亿元,占比73%;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约800亿元,占比3%;发行可转债、次级债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等补充二级资本3360多亿元,占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