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期已过半,各方面工作已初具成效。近日,记者从银保监会官网获悉,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单位,编写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作为首份普惠金融白皮书公开发布。紧跟国家普惠金融“大潮”,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发展,在基础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质效、金融薄弱领域、金融扶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就,让金融活水惠泽我市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大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硕果频现,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76万个,较2013年末增长8.5%,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9%。2013至2017年,全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由4.1个增加到6.6个,全国银行卡人均持卡量由3.1张增加到4.8张。
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作,使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银行提供的便捷基础金融服务。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5772个行政村实现电子机具全覆盖,373个行政村实现网点覆盖。取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互助金93笔513.5万元。以我市银行业个例来看,中行青岛市分行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地区支付工具使用效率为重点,通过在农村布放助农POS,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村客户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和余额查询等便民小额支付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共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614个,服务农村客户4万余人。
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提升
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科技企业等领域融资难、服务难问题得到缓解,我国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8.2%。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客户时,往往面临较高风险而缺乏服务动力的问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各地建立各具特色的风险补偿机制,上海、青岛、深圳等地设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风险补偿,调动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今年,我市深化“双惠”银行工作机制,开展“银行行长访小微”活动,惠及小微企业830户,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966万元。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60.8亿元,贷款户数89327户。与此同时,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496.0亿元,较年初增加79.6亿元。
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高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我国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银行业持续减费让利,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报告显示,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约366.74亿元。
为了解决小微客户“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我市银行也积极发力。近期,招商银行青岛分行依托总行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银行内部各种数据,同时接入身份、学历、征信等外部数据,客户经理可通过随身携带的PAD作业平台,将客户资料一一上传,避免了纸质材料携带重、易丢失、调取难的痛点。只要下载相关APP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实时查询贷款办理进度,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银自助提款、还款,不使用不收息,让小微客户的资金周转更随心更省心。
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摘掉“贫困帽”,离不开持续对“三农”注入资金动力。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7.44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1%;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2316.01亿元;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国25个省(区、市)1152个县(市)承办了针对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635万人。
在青岛,各银行机构继续倾斜信贷资源,加大扶贫信贷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推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各银行机构继续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干到行”,动态更新贫困户档案信息,为金融扶贫提供“大数据”支持。2016年我市向经济薄弱镇村发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46.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47万元;今年截至6月末,我市银行机构已对青岛市2.8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05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793.97万元,增幅24.51%,有力支持了贫困户就业创业。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邱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