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健康险逆势增长 互联网重疾险异军突起

2018-10-10 07:00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分享到:

□记者苏洁

我国商业保险最近几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医疗的关注,商业健康险,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的增长更是迅猛。但是健康险由于其复杂的产品形态,导致很多人在购买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了解清楚产品细节,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无从入手分析。近日,第三方量化测评人身保险产品的保险科技平台唯数Vsurance联合第三方保险网销平台开心保推出《2018年中国健康险产品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健康险,特别是重疾险做了深入研究,并引入专业的精算模型对市场上在售的热门健康险通过引入B值方法论(产品测评方式)进行解读。在健康险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对于行业研究健康险市场走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消费者选择健康险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健康险逆势增长重疾险保费规模较高

2018年上半年,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41.82亿元,同比增长12.1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361.44亿元,同比下降12.15%;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19.45亿元,同比增长15.44%;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6.69亿元,同比增长18.23%。在“保险姓保”的大背景下,人身险保费规模增长回归理性,其中寿险业务略有下降,但健康险逆势增长,同比增长依然有15.44%。

自2013年以来,健康险保费便开始快速增长,持续保持在各险类增速第一,即使在整个2018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备注:2018年的增长率是上半年同比数据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从实际保险业经营情况来看,疾病保险和医疗险是健康险领域两类主要的产品,而失能保险和长期护理发展较为缓慢。

在医疗资源还普遍紧缺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商业健康险还会保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高速发展。

2018年上半年,行业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备案产品5792款,其中健康类保险占了52%。

再看健康险产品批筹情况,其中医疗险占了54.7%,重疾险次之,占28.7%。由于医疗险件均保费较重疾险低很多,因此保费规模还是重疾险居多。

重疾险产品复杂化定期重疾性价比更高

作为健康险领域最重要一类产品,重大疾病保险几乎囊括了行业商业健康险50%以上的规模,和医疗险一起构成了商业健康险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重疾险规范统一了最常见的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并规定今后保险公司销售所谓重大疾病险必须包含其中6种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目前主流热销的重疾险保障重疾种基本已经达到70种以上,而且不少产品病种数量都是100种甚至更多。但目前只有25个重疾病种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有标准定义的,其他都是由各家保险公司自行确定。

保险由于其相对复杂的属性,条款经常晦涩难懂,涉及非常专业的医学标准,经常被老百姓诟病。目前依靠保险代理人销售制度,商业保险在国内有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消费者仍然对保险产品有较大的疑惑。

为了让消费者更加理性购买保险产品,《报告》引入唯数Vsurance首创的量化指标B值,利用精算技术及量化对比保险的方法论,将保险产品真正的核心的定价原理使用在帮助消费者评估保险产品性价比上,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便于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购买产品的真实定位。

《报告》分析重疾险产品形态的时候指出:重疾和身故是存在交叉情况的,也即因重疾导致的身故(有可能是同时发生,也可能是延期发生),比如确认恶性肿瘤后不到10天就身故,确诊脑中风后,通过长期治疗,还存活了10年。以重疾保障为100%,对应的,可以看到增加其他各种责任,实际隐含的保障成分或者成本的增加。这一点和实际销售保费的增长比例其实并不一致。

那么,量化对比结果B值如何协助保险购买决策?

由于保险产品不同于其他金融产品,更加不同于传统消费品,一个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人身保险时,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保险价格如何?在消费品领域,产品价格的高低一目了然,所以消费者询问价格很正常也很容易得到答案,但保险定价因人而异,由于保险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值交换,且保障的覆盖范围决定了保费的多少。价格没有办法简单的看出高低。量化指标B值的产生就是将复杂的保险产品价格经过模型测算后,用简单的数字给出使消费者一目了然知道“保险价格”的答案。

《报告》指出,在相同的保障期限、保额条件下,定期纯重疾险的保费是最低的,一部分原因是该类保险在设置上的纯粹性,最大程度撬动重疾杠杆率;另一部分原因在于销售成本压缩,保险公司大多选择通过互联网保险平台销售,降低人力、渠道运营等成本,因此综合性价比最高。目前定期纯重疾(保障型重疾)主要在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如开心保等中介渠道销售。

基于不同的保障期限,在同等条件下,保至终身的纯重疾(保障型重疾)的保费普遍比保至70周岁高出大约50%。这是因为在70岁以后,重疾发生率上升得非常快,导致保险的成本也快速递增。与定期纯重疾(保障型重疾)一样,保至终身的纯重疾产品也大多选择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进行销售。

《报告》一方面从重疾险类型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则从重疾险产品进行比对。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报告》显示,随着产品责任越来越复杂,重疾险整体上性价比有走低的趋势。虽然从保障范围上看,产品保障功能越来越多,能够满足消费者各式各样的需求,但是很明显,由于保费的增长大于责任的增长,导致产品性价比走低。含生存给付责任的产品,整体性价比不如纯保障型产品。对消费者来讲,越复杂的金融产品,想剖析其中的本质就越难。

从保障时间维度,《报告》指出,定期型产品整体性价比要普遍高于更长期限的产品,终身型产品整体性价比不如定期型产品。在实际金融市场中,利率和长期期限是成正相关的,期限越长(不考虑1年期以内产品),金融资产要求的收益率越高,而保险产品在定价的时候,普遍采用固定利率(贴现率),反应在产品上,就是一个更长期限的保险,定价普遍略高于基于实际利率定价的产品,所以反应在性价比上,终身重疾比定期重疾略低。

《报告》显示,在模型中,非量化因素指的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衡量的标准存在较大变化或者差异的因素。比如:公司的品牌价值、公司的大小规模、公司的业务结构、公司的自助服务平台、公司的理赔服务等,这些因素会因人而异,因此,统一用行业通用的一些数据或者准则来作为重要参考,权重由消费者来决定。

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互联网重疾险异军突起

在互联网对金融体系持续渗透的今天,保险依然是很难攻破的一个方向。传统代理人和经纪人销售模式依然是主流,线下销售主要和人力成正比关系,跟产品的性价比关系不大。而在新崛起的互联网渠道,因为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有能力定制及销售更具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因此也异军突起,成为高性价比重疾险的聚集地。

截至2018年6月,在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65家人身险公司中,48家公司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展开经营,58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46家公司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2018年上半年,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规模保费753.8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88.4%,同比减少18.94%;承保件数则达到6788万件,占总承保件数的63.8%,较去年同比大幅减少38%。2018年上半年通过官网所实现的规模保费为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增至11.6%。

由此可见,目前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结构仍旧呈现以第三方平台为主、自建官网为辅的发展格局,但自建官网的发展态势及增长速度迅猛,不容小觑。

《报告》从互联网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的定量分析层面得出,所隐含的成本是非常接近的。但是由于公司品牌、服务、市场定位等差异,产品的销售费用差异很大,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价格差异也巨大。

基于B值比价模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般的互联网产品整体性价比较线下销售产品要高。虽然80后这批人享受了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洗礼,已经完全习惯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很多信息不对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去获取。但保险相对来讲,由于其综合了法律、医学、金融等内容,有涉及长期规划,线下销售人员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对消费者来讲,需要销售人员讲解服务,而对专业的或者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来讲,线上产品显然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此次唯数Vsurance提出的B值理论为保险产品分析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方便用户通过更科学的角度迅速了解保险产品优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积极践行“保险姓保”、保险回归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互联网保险创新和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