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显示,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同时获准设立公募基金,成为今年以来获批的第七和第八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成立于2007年、堪称国内最早一批的老牌私募朱雀投资,成为第五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备受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因缺乏核心投研优势,旗下产品业绩波动大,带给投资者较差的持基体验。此次老牌绩优私募入局公募,或将私募的绝对收益理念带入公募,引发行业新一轮的“鲶鱼效应”。未来只有真正带来稳定持续优秀回报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才能赢得投资者青睐。
主动管理是朱雀公募业务核心
朱雀投资是知名百亿私募基金,也是业内最早一批的老牌私募,曾8次获得中国私募金牛奖,其灵魂人物李华轮曾4次获得金牛私募投资经理奖。朱雀投资在2016年9月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材料,并获得受理。此次获准设立,成为第五家“私转公”的基金公司。未来朱雀基金如何开展公募业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朱雀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王欢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称,朱雀基金在公募业务起步阶段,依然会依托过去十数年在权益投资上全产业链的优势,以主动管理业务为发展核心。
资料显示,朱雀基金由朱雀投资控股。根据监管要求,朱雀投资目前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将全部转至朱雀基金平台,朱雀投资将不再开展该类业务。因此在获准设立后,朱雀投资正着手对旗下的证券类私募产品做剥离或平移。“等现存的私募基金处理好,及满足各项要求的情况下,会申请证监会现场检查。检查全部通过并且获得证券期货经营许可证后,将正式开展业务。转换的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主要是在合同的框架下做变更,签署协议,保证产品平稳运行。”王欢说。
此前,首家“私转公”的鹏扬基金,曾花3个月时间剥离原有私募业务,速度很快。当时处于私募阶段的鹏扬投资主要以固收业务为主,并且处于债券牛市,自主发行的契约型基金也仅有一只,其他主要以一对一的委外为主,因此整个与客户沟通,以及清算、转换的过程相对顺利和迅速。
“如果原来契约型基金数量较多,可能剥离及转换私募业务的速度会稍慢一点。”某私募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对于朱雀基金未来开展公募业务的优势,王欢表示,朱雀创业11年,目前拥有一支由30多位专业人士构成的投资研究团队,覆盖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多数行业,并开展量化投资;朱雀坚持精细研究、价值投资,强调以产业链研究为基础,挖掘并重仓视野广阔、战略清晰、勤奋实干的优秀企业家引领的领先龙头公司。
绩优私募料引发“鲶鱼效应”
对于以权益投资为特色的朱雀在此时入局,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间,利于机构做长线布局,并且朱雀投资在过去十年中的投资业绩已得到市场证明,或将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带入公募,改善投资者的持基体验。
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当前行业中,部分新成立的、规模小的以及缺乏投研核心优势的公募基金,旗下产品业绩波动大,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回报,而仅仅靠公募牌照优势和股东渠道优势开展业务,带给投资者的体验较差。随着老牌绩优私募入局,以及未来更多真正具备优秀、核心投资管理能力的机构加入进来,会给行业带来新一轮的“鲶鱼效应”,公募基金仅靠牌照优势树立“护城河”的老路子再也走不通了,上述绩差机构也会被逐步淘汰出局,只有能为投资者赚到钱的公募基金才能真正基业长青。
另一位私募研究人士也表示,不少新基金公司和次新基金公司仅通过货币基金来冲规模,在股、债投研水平上不具备竞争力。在流动性新规后,由于货币基金规模发展受限,该类公司也是“一地鸡毛”,未来公募基金也会面临“供给侧改革”,主动管理能力优秀者才具备生存能力。
另外,此次获批的还有同泰基金。经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募基金公司获批设立,与去年全年获批7家相比,新基金公司获批速度加快。证监会官网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显示,截至8月24日,目前待批复的基金公司达到46家。除去18日获批的朱雀基金和同泰基金,目前还有44家待批复。
“私转公”基金发展不易
此前,已有鹏扬、凯石、博道、弘毅4家“私转公”公募基金。其中,首家“私转公”的鹏扬基金主打“固收+”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积极债券、主动量化、积极股票、Smart Beta指数、多元资产五大产品线,截至二季度末的公募规模为143亿元,整体资产规模接近500亿元,发展较快。但另外3家由于刚成立不久,以及以权益投资为特色,目前凯石、博道均只发行一只公募产品,公募规模不超过10亿元,弘毅尚无产品发行。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表示,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激烈,“私转公”的公司若想获得一席之地,除了继续发扬过去积累的投研核心优势外,还应利用好私募阶段在渠道、客户方面的良好积累,以此为阵地,进一步拓展业务覆盖范围。
例如,鹏扬基金过去两年陆续引进多位投研“大咖”,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资产配置处原处长卢安平、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副总经理李刚、知名公募基金量化投资部原总监江少坤等,在多个投资领域各成特色。今年6月,华夏基金原总经理范勇宏时隔6年重返公募,担任鹏扬基金董事长,将在董事会层面把关鹏扬基金的经营战略、引入战略股东和核心人才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
同样,由于在私募和公募都有过长期的从业经验,杨爱斌也深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私募阶段,公司主要依靠机构或高净值客户,相对而言对渠道的依赖性较弱;展开公募业务后,面对成千上万的零售客户,新基金公司自身的营销能力、对渠道的掌控度以及品牌穿透力都难以与公募巨头相匹敌。因此,鹏扬基金以过去合作较多的招商银行为突破口,借助他们服务零售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强大实力提高营销覆盖能力,同时与工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展开了重点合作,不断补足自身短板。
“公募在各个方面的投入比私募大很多,还是希望走全方位、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这样能够平滑私募期间业务太单一的风险。过去两年的重点是把业务架构、人员规划都打好基础,下一步是根据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坚持在合适的时机布局合适的产品,归根结底,客户赚到钱,业务才能发展起来。”杨爱斌称。(记者徐文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