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刘岱通讯员孙晓东姜子涵
本报讯“这十万元贷款真是救了俺家的急!”近日,刚从地里回家的平度市明村镇辛安东村村民穆淑兰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种了近200亩胡萝卜、洋葱等经济作物,去年由于生产投入突然增大,今年再追加投入时闹了“钱荒”,如果赶不上节气播种,那之前的投入就要白白浪费一年时间,穆淑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打听后,她决定和丈夫向银行申请助农贷款。
去了两家银行细细一问,都需要提供贷款担保人。想找到既能互相信任,又让银行认定具有代偿债务能力的担保人并不容易,两口子碰了不少壁。就在他们准备放弃时,听说家庭亲情贷业务无需担保,两人半信半疑地申请了十万元贷款,没成想很快就拿到了资金解了燃眉之急。“贷款挺简单,我公公作为保证人签字后,我很快就拿到了贷款。”穆淑兰说。
家庭亲情贷突破了金融部门规定的关联关系担保上限,由青岛农商银行平度支行2017年1月在青岛率先试点。“起初这一业务的推广并不理想。”青岛农商银行平度支行副行长薛冰说,家庭亲情贷产品类似于信用贷款,因剔除了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的介入,加之我国农民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本应由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承担的70%的风险都转嫁至银行。“农民欢迎,但是银行客户经理觉得风险大,不愿意放贷,担心贷款收不回来。”
放贷数字也印证了这一点。从2017年1月家庭亲情贷开始试点到7月,只放出了21笔贷款、金额190万元。对于这样一项助力“三农”发展的好业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017年8月,平度市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激发了家庭亲情贷的活力,让银行吃了“定心丸”。
平度市金融办副主任姜敏介绍,对于家庭亲情贷,根据测算贷款损失率约占贷款发放总额的3%,因此,平度市政府根据1个年度1亿元的贷款规模,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规避不良风险,推动家庭亲情贷产品的实施,进一步解决老百姓贷款难、融资难。“政府增信的‘家庭亲情贷+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模式在全省属于首创,从去年1月份以来累计发放贷款353笔、金额1.3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8月政府增信后,短短5个月间发放332笔贷款,金额1.281亿元,与之前7个月相比实现了迅猛增长,迄今为止没有发生一笔不良贷款。据了解,今年平度将支持扩大贷款投放规模,计划由原来的1亿元增加到3亿元,更好地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