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笔者多次在文章中提醒,买保险要多看合同,少看广告。
这不,这次连监管也看不下去了:
但笔者想说的是:
保险本没有坑,所谓的坑,就是你以为它会赔钱,而其实却没有。如果买保险只看广告中那些闪瞎人眼的优点,而不了解那些不足,难免最后得出保险是骗子的观点。
2016年开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百万医疗险”异军突起,广告语也很美好,看上去,什么都能保、价格貌似也就一顿饭钱、
这类保险能不能买?当然可以,笔者自己也配置了。的确有保费低,保额高,保障范围广,报销比例高,投保方便的优点。
但笔者同时也预测,大量购买此类保险的网民,如购买前,很多细节没了解清楚,后期很容易和保险公司发生各种撕逼。这也是本次监管部门都加大监管力度的根本原因。
所以,这篇文章,笔者重点说说“百万医疗险”的缺点。但说缺点的目的,并非不建议购买保险,而是要看到硬币的两面,购买时有正确的预期。
忽视续保条款
如这次,监管明确提到:
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间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
用土话说,很多人买了这类保险,认为可以保一辈子。但实际上,未来是有可能,到期后产品停售,或保费涨价。笔者认为,停售概率较小,涨价概率基本100%。
因为医疗费用涨价太快,全世界范围类,没哪家保险公司,敢推出一款医疗报销保险,承诺保费不涨的。
所以,如果不了解这点,未来涨价时,内心肯定不爽。
只看高保额,忽视免赔额
几乎所有的“百万医疗险”,都在高保额上大肆宣传,这家最高可报销100万医疗费,那家可报销300万。几百块的保费能陪几百万,让普通老百姓(75.50 -3.58%,诊股)听上去感觉占了大便宜。
但很少有人关注,免赔额是多少(医疗费超过免赔额,才能赔付,大部分“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是1万元)。
我们看两组数据:
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2016年人均住院费用8604.7元。
不同年龄住院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发现没?几乎90%的住院费用,都在1万元以下;而5万以上,微不足道。
换句话说,在保险公司眼中,1万的免赔额,远比100万的保额更值钱。
考虑到大部分“百万医疗险”,免赔额不包含医保。也就是说,由于1万免赔额的存,以及不包含医保,住院费用低于2.5万~3万元,这款产品完全用不上。只有大病和重病,和严重的慢性病,才有可能赔付。
所以,这类保险,需要当做“重大疾病”医疗险配置,千万不要以为,只要住院就能获赔。
此外,特别注意,不少人因为买了“便宜”的医疗险,而把自己的重疾险停掉了,以后会哭都来不及。
忽略健康告知
笔者曾经问过不少在网络上自行购买“百万医疗险”的网友,是否认真看过一个叫《健康告知》的文件。几乎100%没印象。
大部分人,看了心动的广告后,到这一步,直接点了个是,就下一步付钱了,然后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上面是某销量巨大的“百万医疗险”的《健康告知》,看看画红框的部分。
保险职业类别1~4以外,是什么职业?你看都不看就买了?你怎么知道你不属于禁止购买人员的行列?
笔者告诉你,差不多200多行业,是不能购买这个保险的,如交警、货车司机、一般工人、武打演员等。
再看第二个红框,“一年内体检异常”,这年头,有几个人,体检报告,最后只有正常二字?
如果你忽略了这些,直接投保了,哪天真需要赔付,十万火急时,因为《健康告知》没有如实告知,被拒保了。到底是保险是骗子,还是其他原因?
忽略哪些不报销
不少人购买“百万医疗险”,看了广告,以为什么都能保险,几乎100%的人,没认真看过保险合同,毕竟几百块钱的保费。
可是,魔鬼往往在细节。
其他不说,只要陪家人住过院,交过费的,这个营养补充类药品,往往是最贵的。
所以,知道哪些不在保险范围,可能比知道哪些可以保,更重要。
今天说这些,并非建议大家不要买“百万医疗险”,毕竟笔者认为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
关键在于,不但要知道一个产品的优点,也就是广告宣传的那些;更要知道广告不会说的那些不足,才能做出正确的,不会后悔的决定。
也就是开头那句话,保险本没有坑,所谓的坑,就是你以为它会赔钱,而其实却没有。
所以,任何金融产品,少看广告,多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