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大步,履行社会责任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中信银行在这方面跨入上市公司第一方阵。
中信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中信银行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首次获得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下称“GRI”)的最高评级——A+的水平,在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上已经完全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从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C+评级到2010年度的B+,再到此次报告评级提升至A+,这意味着中信银行在连续三年采用GRI报告评级指标后,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
目前,中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能够达到GRI A+水平的只有两家,中信银行则就是这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
中信银行之所以能够拿出分量十足的社会责任报告,与其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相关。
搭建小企业避风港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逐步下行,规模庞大的小企业感受最为明显。”一位长三角地区企业人士称,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但在经济下滑的2012年,变得尤为突出。
“此前,小企业贷款的用途,更多的是为扩大再生产。”一位商业银行人士称,今年国内外需求不足、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以民营经济、出 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特色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停滞、资金链紧张。小企业这时候的融资,融的是“救命钱”,是为度过危机做准备。
从政策层面看,政府也推出多项措施,破题小企业融资难。例如,国务院明确提出九条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银监会又下发银十条,督促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中信银行已明确把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中信银行小企业中心负责人称,这主要表现在“对公业务下移;零售业务上移”战略定位的提出。
所谓对公业务下移,就是中信银行的公司业务板块,从过去支持大中型企业为主,逐渐转向支持中小型客户为主。
事实上,公司业务素来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转型,中信银行在贷款额度、金融产品、服务平台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重新梳理。
2012年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信银行小企业客户共计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204户;授信余额364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462亿元,增幅15%。
“以前简单的存贷款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小企业的业务需求。”中信银行人士称,为此,中信银行建立了小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在满足小企业客户日常融资需求的基础上,为成长型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该中信银行人士解释称,这个俱乐部整合了中信银行的公司银行、投资银行、零售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综合金融产品与服务,并借助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及外部合作机构,提供包括债权、股权等多种融资支持。
给力绿色金融
在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发展是粗放的,银行信贷管理是粗放的。一旦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实施绿色信贷就成为推动银行转变发展方式,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国内银行业中,中信银行是较早提出并将“绿色信贷”付诸实施的商业银行。这其中,中信银行最为人知的做法,就是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国家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在建项目以及违规建成的项目,中信银行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所谓环评一票否决制,就是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无论其他财务指标多好,都不予信贷支持。”中信银行人士称,具体的授信审批中,中信银行要求审批人员坚持做到四个“不贷”。
一是对未通过环评部门审批的项目不贷;二是对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和淘汰类项目不贷;三是对 “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不贷;四是对存在环保违法问题的企业和项目不贷。
一票否决、四个不贷的实施,让中信银行“两高一剩”贷款得以大量压缩。
“严格控制‘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投放。”在2012年年中业绩报告中,中信银行还称,新增授信业务继续实行总行核准制,确保产能过剩行业一般贷款增速低于全行平均贷款增速。
此消彼长,一方面,压缩“两高一剩”贷款规模;另一方面,中信银行也在做大绿色贷款规模。
“银行发放绿色贷款,其实也有自身防控风险的考量。”一位上市银行首席风险官认为,环境风险同银行的信用风险关系密切,管理不好,环境风险有可能转变成信用,带来经营损失。
截至2011年末,中信银行节能环保贷款客户358个,较年初增加58个,增幅19%;贷款余额183亿元,较年初增加19亿元,增幅14%。
践行绿色信贷理念,近期,中信银行还曾举办了一个绿色中间信贷业务的启动会。
中信银行首期绿色中间信贷项目为中德两国财政合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资金由KfW提供,德国政府给予贴息支持,中国财政部作为借款人引入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
“积极开展绿色中间信贷业务是在金融领域践行国家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的具体体现。”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在会上表示,中信银行绿色中间信贷业务是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中信银行深化客户结构调整、丰富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强化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