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遭遇风险本无可厚非,但重大订单化为泡影将成为公众投资者不能承受之重。业内人士建议,对明显超出上市公司经营及履约能力的大单,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上市公司在披露大单时,应充分披露可能的风险;而对个别涉嫌利用“大单”误导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应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3月,彩虹精化(002256)向外界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彩虹绿世界分别与四位买家签订了四份总计达20亿元的巨额销售订单,销售额是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的五倍。就在这一重大利好释放前的几个交易日,彩虹精化股价走势凌厉,一周内涨幅超过45%。不过,彩虹精化的四大买家一直疑点重重。3月7日,彩虹精化停牌核查。4月19日,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近,彩虹精化的大单神话终告破灭,三大买家取消订单,一家大幅下调订单,20亿元的订单骤变至51万元。市场为之愕然,公司信息披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质疑。 彩虹精化订单变泡影,虽然目前监管部门还未给出明确说法,但其现象跟此前杭萧钢构事件是何其相似!2007年,突如其来的一份高达344.01亿元的“天价订单”,气势如虹的十个涨停板,把杭萧钢构推上了风口浪尖。证监会在对杭萧钢构调查后认定,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两类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二是披露的信息有误导性陈述。据报道,如今,这笔超大订单几乎已处于无法履行状态。而2001年发生的银广夏陷阱,也肇始于子虚乌有的具有“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订单。 订单是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体现。重大订单,意味着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将有重大的提升。上市公司一旦获得重大订单,确实应当在第一时间披露,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透明。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公布的订单,都能够得到正常履约,即便生变,也属事出有因,投资者能够给予理解,对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价值提供了重大参考作用。但是,对于非常规的大型订单,却出现了几例泡汤的情形,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消极影响太大,今后投资者应对此类订单保持高度警惕。一则上市公司可能无能力履行合同,二则上市公司的合同对方也会出现意外情况,三则订单可能被当作诱饵,误导投资者。不管订单因何原因泡汤,轻信的投资者往往会遭受沉重损失。 面对大单,上市公司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接受超出履约能力的合同,更要防止被对方诈骗;在信息披露时,充分向投资者披露其中的风险。监管部门也应对上市公司大单进行监管,敦促上市公司做出真实有效的披露。而对于上市公司利用大单欺骗市场的行为,应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决不姑息其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