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刚刚洒向胶东大地,莱西市店埠镇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凌晨4点,来自店埠镇前屯村的采收工刘文山就和同伴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弯腰在松软的沙壤土中,将一根根橙红色的胡萝卜拔出、去缨、装袋。不远处,满载胡萝卜的货车正排队等待进入加工车间,这些清晨采收的胡萝卜经过清洗分选后,将在一周内出现在日本、韩国的超市货架上。
“今年行情特别好,带樱胡萝卜的地头收购价达到了1.5元/斤,为历史第二高的收购价。”店埠蔬菜产业协会会长耿文善站在田间,看着忙碌的采收场景告诉记者。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店埠镇今年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这里出产的胡萝卜以独特的“三红”品质(红皮、红肉、红芯)闻名遐迩,不仅成为国内市场的抢手货,更远销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店埠胡萝卜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已经发展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个因胡萝卜而闻名遐迩的小镇,正在书写着一段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
胡萝卜产业版图上的“店埠坐标”
纵观全国胡萝卜产业格局,店埠镇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已经成为我国春季胡萝卜的核心产区和出口基地。
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店埠胡萝卜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耿文善在店埠胡萝卜文化展览馆内娓娓道来,店埠镇地处大沽河河畔,南部有肥沃的砂姜黑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色泽好、光滑度高、外形美观的“三红”胡萝卜,胡萝卜糖度稳定在7%以上,生食口感脆甜,这些特质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在一个大棚前,种植户赵毅正在满头大汗地指挥工人,将刚刚采摘的胡萝卜打包后装车。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全球都在盯着我们这点胡萝卜呢,收购价格比去年高不少。”
赵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亩地能收获8000斤胡萝卜,按目前的1.5元/斤收购价计算,每亩地能卖1.2万元,去掉三四千的种植成本,每亩地净赚七八千元。
据耿文善介绍,去年汛期,福建产区胡萝卜因涝而减产,今年又遇倒春寒等气候因素影响,国内各胡萝卜产区上市推迟,产量不及预期,加之海外需求旺盛,因此胡萝卜收购价格创出了阶段性新高。
近年来,店埠镇通过推广春秋两季大棚种植技术,当地胡萝卜亩产稳定在8000-10000斤,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机械化播种、智能化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从产业带动效应看,胡萝卜产业不仅直接带动全镇7000余户种植户增收,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发展生态。
从田间到全球的产业链跃升
在店埠镇工业园区,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胡萝卜进行最后的分拣包装。这些经过严格筛选的胡萝卜将被装入印有多国文字的包装箱,发往海外市场。
“我们从单纯的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全产业链经营。”公司负责人耿文善介绍道。
据了解,从2005年规模化种植之后,店埠胡萝卜探索加工储运环节的集群化发展。目前店埠镇拥有300余家专业冷库,总储存能力达60万吨,形成了从清洗、分选、包装到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
“我们的客户今天下单,明天就能装柜发货,这种高效的供应链能力是我们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耿文善说,店埠胡萝卜不仅畅销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产业规模看,店埠镇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加工基地,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更值得关注的是,店埠模式正在产生外溢效应。店埠创新性地采用“本地种植+全国基地”模式,当地种植户纷纷走出莱西,在全国范围内承包土地种植胡萝卜。这些“飞地”种植既保证了店埠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也带动了当地农业技术的扩散和提升。
北至内蒙古,南到福建厦门。据统计,2024年店埠胡萝卜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突破25万吨,储存能力达60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占全国春季胡萝卜产量的15%左右。
金融活水滋养胡萝卜产业之花
在店埠胡萝卜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金融支持的力量不容忽视。“面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集中的特点,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持续为胡萝卜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农行青岛莱西支行赵连青对记者说。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耿文善深有感触地说,“今年胡萝卜价格这么好,我们收购胡萝卜的资金压力很大,多亏了农业银行及时提供的贷款支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针对胡萝卜产业特点,青岛农行推出纯信用、额度高、放款快的“专业大户贷”产品,不需要抵押物,特别适合轻资产的农业企业。今年,在获得青岛农行200万元贷款支持后,耿文善新增胡萝卜种植面积300亩,预计新增加工量1600吨,新增产值300万元。
在店埠镇胡萝卜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青岛农行店埠分理处主任赵连青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种植户在各个生产环节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从种植环节延伸至加工、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金融支持链条。
截至目前,青岛农行已为当地60家胡萝卜种植和加工农户提供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贷款3500万元,带动新增种植面积2万亩,新增产值1.5亿元。
金融支持产生的乘数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当地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与此同时,产业链也在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我们正在筹划胡萝卜汁加工项目,这个市场缺口约2-3亿元,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耿文善透露。
站在丰收的田野上,看着一车车胡萝卜驶向远方,店埠镇的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个因胡萝卜而兴的小镇,正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向着“种全国、卖全球”的目标稳步迈进。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店埠胡萝卜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青岛新闻网记者 姜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