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落地转化,需要大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这离不开金融的长期支持。
青岛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制度供给,一方面集聚更多“耐心资本”,做企业的“长跑搭档”,更好陪伴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助推科技企业从“幼苗”向“参天大树”生长;另一方面,则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科技创新多元化需求,力促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科技民营及小微企业。
青岛AIC基金迈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日前,“未来之港,扬帆起航”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投私双驱·全景赋能大会暨“壹私投缘”财富扬帆计划在青启动。启动仪式上,青岛首只完成工商登记的AIC股权投资基金——青岛融汇芯科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发布,标志着青岛AIC股权投资基金迈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青岛融汇芯科企航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2.2亿元,采取双GP模式,由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农银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农银投资、青岛国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青岛汇铸英才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将围绕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入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服务青岛当地科创企业。
据悉,该基金自达成合作意向以来,农行青岛分行迅速组建专班,联动农银投资和青岛融汇集团高效推动,市委金融办、青岛金融监管局、市北区政府全程跟进指导,并协助解决基金设立过程中的堵点、痛点,从项目初步接洽至完成基金工商注册仅用时3个多月,充分彰显了“青岛速度”与“农行担当”。
AIC基金设立将进一步丰富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科创企业、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手段,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行业权益性资金供给,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AIC股权投资试点实施以来,青岛市招引工、农、中、建、交五大AIC在青设立8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52亿元。青岛市委金融办主动牵头省、市政府引导基金,市、区国有平台公司与五大AIC合作,积极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设立基金,构建“一产业一基金”体系,积极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吸引更多银行系“耐心资本”向“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倾斜,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撬动投贷联动拓展出更大的空间,有力推进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保贷联动”护航科技研发
近日,青岛首单“保贷联动”业务落地,银保互相“背书”、互相支撑的“保贷联动”合作新模式,形成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的双轮驱动,共同助力科技型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转化,为探索推广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迈出坚实一步。
“保贷联动”是一种由银行和保险公司配套向企业提供,将银行融资与保险保障相结合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保险风险保障功能将增强借款企业抗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同时为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提供更多保障,有利于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企业。
该笔“保贷联动”业务,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与浦发银行青岛分行联合研发,为某科技型企业在研的“某宽带载波与无线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定制化提供500万元“浦研贷”贷款和40万元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保障。
此次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的“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主要针对企业研发前期投入大且研发转化周期长的特点,旨在有效分担和化解科技研发转化不确定风险,给予科技活动主体更多的试错空间,鼓励其加大科技研发转化投入。与此同时,银行机构推出的科技金融产品,以贷款金额“无上限”、场景覆盖广、贷款期限长、还款来源多样等优势,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相关工作要求,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指导辖区银行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创新科技金融特色信贷产品,引导保险公司围绕技术研发关键环节,针对研发损失提供科技创新活动保险产品。通过支持保险机构研发新型科技保险产品,创新“科技研发贷款+研发转化保险”模式,健全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强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切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政银企携手赋能
为更好支持科技创新,青岛各家银行机构也加快了创新步伐。
青岛一家从事设计、生产、供给特殊钢材的科创企业,因为产品研发及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较为强烈。但由于企业是典型的“高技术、轻资产”,不符合银行相关抵押需求,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交通银行青岛李沧支行主动对接,综合评价之后,认为该企业具有科创资质、研发投入、专注主业经营等优势,通过与市科技局最新联合推出的“科创青智贷”产品,为企业成功授信,从授信申请到企业贷款提用仅用时2天,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赢得了企业好评。
“科创青智贷”是由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联合市科技局为科技型小微量身定制的线上普惠金融产品,与其他普惠金融产品不同,该产品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企业的人才力、创新力、市场力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尺。
作为一家专注于TIL细胞疗法研发的初创企业,华赛伯曼曾因“无收入、无产品、无资产”的特征被多家金融机构拒之门外。青岛银行却以独特的科技金融视角,综合评估企业创始人团队背景和技术潜力,为其发放山东省内首笔纯信用“人才贷”,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没有青岛银行的800万元‘人才贷’,我们的临床试验可能都无法如期推进。”华赛伯曼创始人、董事长高青感慨道。
这一支持并非偶然。青岛银行科创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科创企业专属评价体系,将技术领先性、团队实力、市场前景等‘软实力’纳入授信模型,让‘轻资产’企业也能获得融资支持。”
如今,华赛伯曼不仅成为国内TIL赛道领跑者,其主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新药开发”项目更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预计2027年提交药物上市申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