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京东方”)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耀东,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产品销售;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由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控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联合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此前,京东方发布公告,要在青岛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青岛京东方的注册,意味着这一全球最大的显示模组工厂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京方东为什么要上模组工厂?
目前京东方显示模组分散于全国各基地,而且相当一部分来自对外采购。从整个产业布局来看,显示模组已成为其产业链上薄弱环节。
进入2021年,全球液晶面板“缺芯少屏”的窘境再次加剧,市场价格狂飙不止。根据国元证券的报告,截至今年8月,32寸等部分液晶面板价格与去年5月低谷相比,已翻了整整3倍。
无论是京东方的转型方向、产能缺口,还是外部市场环境,都成为推动这个全球最大显示模组工厂尽快上马的动力。正如京东方所说,“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布局,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是公司实现物联网转型战略的关键一步。”
按照京东方的设想,“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生产,通过人员效率提升、产业链整合、设备技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历时两年青岛引来京东方
“青岛市最初与京东方就引入显示模组工厂开始接触,是在2019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相关人士表示,当年10月,京东方(青岛)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从那时起,京东方开始与青岛政府频繁往来。
“青岛拥有海尔、海信等数量众多的下游电子企业,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是青岛与京东方发展的共同目标。”上述人士,这让双方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不过,大项目最终落户何地,往往要经过对多个城市的考察筛选,与地方政府反复磋商,甚至讨价还价。从京东方与青岛方面针对项目谈判历时近两年、双方做出的详细承诺,就可见一斑。
根据《经济观察报》相关报道,为引入这一项目,青岛方面承诺:由青岛海控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按项目公司实际需要,足额配资15亿元作为注册资本金;协助申报本项目为省市重点项目,纳入总体产业规划,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给予项目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本项目进出口货物通关、商检、项目报批、基础建设等方面,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以及水、电、气方面的稳定供应……
京东方承诺,自本协议生效后30日内,在西海岸新区设立项目公司,具体负责本项目各项事务的建设、经营和管理;项目公司经营期限应不少于15年;项目公司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公司,实行独立统一核算,且在新区纳税纳统。
终于,2021年8月3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青岛海控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京东方科技集团三方达成了一致,签署了《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对外宣告了这个全球最大显示模组工厂的投建。
用工1.4万,营收预期百亿
据公开信息披露,青岛京东方项目总投资约81.7亿元,项目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合肥京东方现金出资32.5亿元,青岛海控以自有资金出资15亿元,联合东创以自有资金出资2.5亿元。项目落户于青岛市西海岸经济开发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建设周期18个月。
单位:万元
△股权结构
按照流程,青岛京东方注册成立后,将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青岛为该项目总共预留了1500亩土地,京东方工厂占地约800亩。预计2021年底前开工建设。
根据此前京东方交予地方政府的项目测算,京东方显示模组工厂劳动定员为1.41万人,预计三年后营业收入将超百亿元。
青岛付出如此努力,并不是单单看中项目本身,更是希望引入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8月18日,中南高科产业集团投资的青岛光电产业园项目,已在西海岸新区签约。这正是跟随京东方显示模组基地而来的配套工程。
该配套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将以光电与泛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通过引进光电、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汇聚产业上下游高端资源,实现园区内要素互动耦合、价值倍增。项目占地169亩,预计年内开工,计划2023年竣工。
西海岸经济开发区王台街道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还有多个配套项目正在洽谈之中,预计所有配套项目的总投资不低于主体项目,带动的就业人数也在万人以上,占地规模也在七八百亩。
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够带动一片产业、成就一座城市。从合肥到成都,京东方已接连演绎了企业与城市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创业故事。
希望这一故事,能够在青岛继续演绎。
来源:经济日报、青岛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