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北上广三地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出台,相较征求意见稿,网约车车型及排量有所放松,但业内人士认为,私家车转网约车需登记为营运车辆,以及车主要考取专业从业资格证才是政策之要害。90%以上车辆为私家车的滴滴将面临车辆的大量流失,继而带来接单困难、用户体验差以及用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私家车转网约车年支出增万元
“就为了几单活儿,把家里的车登记为营运车辆,谁愿意干这事儿啊!”被问及新政出台后的打算,北京滴滴快车主曹先生直言“坚决退出”。有如此想法的快车司机不止曹先生一人,改变私家车性质的规定,的确闪了一大批快车司机。
今年下半年,滴滴与优步合并后,价格不断攀升。有媒体报道,高峰时段滴滴快车的价格曾翻倍。价格上涨后,其订单量下降。以往曹先生周末能拉20单,而今10单都难保,同时,平台对司机的补贴下降超过50%,兼职开滴滴的曹先生收入从高峰时的每周近千元下降至300元以下。“不转营运车赚的都不多,转了营运车,再有一搭没一搭的干活我得赔钱。”
曹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私家车登记为营运车辆后,其保险、维修保养费用都将增加。以丰田凯美瑞计算,仅车辆保险就增加两三千元,随着行驶里程增加,维修保养次数增多,年费用预计也要增五六千元,另外还包括年审成本等。除却每年看的见得支出,登记为营运车后,二手车折旧率也会增大,仅首年折旧率营运车比私家车就要高出10%以上。
加入网约车 车型人员门槛仍高
营运性质转变是私家车退出的首要因素,车型限制也将会把一大批快车挡在线外。北京要求车辆轴距大于2650mm,排量大于1.8L,如此绝大多数15万元以下私家车将不符合新规。有观点称新政下“A级车或成网约车主流”,暂不说轴距2650mm以上的A级车有多少,要找到排量1.8L以上的A级车可真不容易。以滴滴平台上常见车型为例:大众朗逸轴距2610mm,别克英朗轴距2640mm,福特福克斯轴距2648mm,均未达标;而起亚K3、雪佛兰科鲁兹等虽然轴距达标,但排量均小于1.8L,同样不能充当专车。
当然,车主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也需要时间以及金钱成本。私家车主要开上网约车首先要满足本地户籍要求,即“京人”、“沪人”的说法,同时,在酒驾、犯罪记录、违章记录等方面也设高门槛。以上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私家车还要过网上申请、考试、办理上岗等8道关才能正式入伙。不过,考试这关可不好应对,12月23日,信息时报披露广州司机考试内容,除了服务、驾驶安全等知识,主要行政区划和道路交通、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普通话、方言、英语等分数占比不低。
政策引导市场压缩网约车总量
轴距、排量等硬性条件以及成本的增加,无疑会使大批私家车主退出网约车运营平台。当然,除了司机本身因素外,政府导向也将影响整个网约车发展,导致网约车司机大量减少,趋于职业化。
北上广三地实施细则中,均提到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交通拥堵、空气状况等因素,适度发展出租车,合理确定网约车的运力规模。既然是适度发展网约车,平台就不能如之前那般任意增加车辆。
对于平台而言,司机接单越多其抽成也越多,在有限的网约车运力范围内,平台显然更需要专职司机接入。交通运输部专家团首席专家徐康明提到,从目前城市管理和需求来看,北京网约车应占到出租车的8%-15%。央视新闻算了一笔账,北京出租车目前数量6.6万辆,按照网约车占比15%计算,北京网约车数量约1万辆比较合适。而截止2015年6月,北京专车数量达到9.5万辆,也就是90%的专车退出市场,而滴滴名下的私家车将首当其冲。
根据易观智库今年发布的数据,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第四季度达到了84.2%,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分别为17.4%、14.9%、4.9%。滴滴优步合并后,几乎占据C2C网约车市场的95%以上,按照央视新闻的逻辑,以私家车为主的滴滴几乎面临全军覆灭的局面,而以神州、首汽为代表的B2C模式专车反倒赢得市场。
用户流失 市场链条进入恶性循环
无论是车主本身,还是政府导向,以滴滴为代表的C2C平台车辆的减少将会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专车价格提升也基本定调。央视报道认为,未来出租车市场,将以出租车为主,专车为辅,专车的价格比出租车高出30%-50%比较合理。
车辆减少、价格提升,将直接造成用户大量流失。媒体披露数据显示,滴滴优步合并后价格上升,8月至11月中旬,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跌至 3.4%,跌幅达27%。
此前,因大量补贴铸就了网约车市场的虚假繁荣。紧急情况、雨雪等极端天气下的刚性需求不容易受价格影响,但是那些犯懒不愿意挤公交的“我们”,估计最容易被挤出市场。
从整个市场链条看,价格上涨平台用户的流失,将导致订单量下降,司机收入减少。司机不赚钱进而加剧车辆和人员的退出。在链条的恶性循环中,问题便回到滴滴目前的C2C网约车模式上,兼职司机退出,职业司机保留,车队总量控制在一定规模内,平台从订单量中抽成,这与出租车运营模式如出一辙。据了解,滴滴目前单均抽成超过20%,那么这种类似出租车运营的商业模式是否有20% 的利润等待滴滴抽取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