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校附近学区房价格噌噌涨 最高4.76万/平

    有的家长为孩子上名校咬牙买学区房 有的家长认为没必要 教育专家:适合孩子的就是好学校

    是咬牙花费百万巨资去买学区房,还是去读每年学费接近两万元的私立小学?这道被逼无奈但又必须做出抉择的 “选择题”让家住宁夏路的市民张女士最近有些抓狂,不管她选择哪一个,目的都是希望明年上小学的女儿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同时也为6年之后顺利进入优质的初中做好准备……今年,我市市区全面叫停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同时也启动了全方位的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措施,名师名校长轮岗、名校办分校、跨区域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但愿这一切举措会让孩子上学时父母不再像张女士那样纠结,家门口的好学校会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人物1 张女士 为女儿上小学找学区房 禁止择校家长很焦虑

    “学区房的价格又涨了!已经超过3万了……”自今年5月份以来,市民张女士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件事:上班之余,上网查找二手房信息。张女士看的二手房主要集中在市南区中片,这里的房子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学区房”。张女士家住在市南区东部,家门口也有一所不错的小学,但相比于市南区中片的几所名校还是有一些差距,从孩子一出生就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张女士希望女儿能入读市南区中片的小学。“我们家附近小学还行,但初中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张女士说,如果能入读市南区中片的小学,6年之后只需要参加学区片内的初中派位就可以了,7中、26中和39中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运气好派位进了实验初中就更好了。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10月份刚满6岁,明年是她入学的年纪,在5月份之前,张女士并没有太焦虑,因为她一直抱有一丝希望可以通过择校进入一所热点小学,但随后消息传来,先是教育部印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聚焦19个大城市,要求2014年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青岛名列其中。市区各教育行政部门均表示将全面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这一严格的禁令一直执行到了9月1日全市中小学开学。“今年果然没有小学阶段的择校生!”如今,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消息的张女士彻底死心了。

    在9月1日我市没有全面放开商品房限购政策之前,张女士想要购买学区房让女儿读一所好学校也不现实,因为她和丈夫名下有两套房子,无法购买第三套。在购买学区房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张女士将目标转向了私立学校,打了一圈电话之后,她发现一些热点的私立小学明年招生名额已经全满了,甚至连2016年的名额都所剩无几了。“我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件事这么操心,真是快崩溃了。”张女士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从孩子出生开始她就开始了一场“马拉松”——给女儿选最好的幼儿园、给女儿找最优秀的钢琴老师,即使在读市南区中片小学无望的情况下,她还是利用学校开放日的时间,到各学校听了听课。

    放开商品房限购之后,张女士对给女儿择校再次充满了信心,“这套是哪个小学的学区房?”这是张女士跟每个房产中介说的第一句话,但是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商品房放开限购之后,学区房房价紧随着“水涨船高”,如今一套仅30多平方米且不带厨卫的学区房,售价已经超过100万元……“如此高的房价让我们吃不消。”张女士叹了一口气说。

    人物2 刘先生 放弃了让孩子上名校 家门口上学好处多

    张女士的焦虑不仅在于选学区房,另一方面压力来自她丈夫,“他认为上个小学没必要这么折腾,在家门口上就可以了。”夫妻间偶尔的争执让张女士更加烦躁。刘先生是张女士丈夫的朋友,他的孩子今年读二年级了,去年上学的时候刘先生的孩子有机会到市南区中片的一所小学就读,但家住在市北区辽源路的刘先生放弃了,“当时有机会去名校确实很冲动,毕竟也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才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刘先生咨询了教育界的朋友,也咨询了孩子已经上学的朋友,最终他们放弃了那个宝贵的机会,选择了家门口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

    孩子上学一年多了,刘先生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在这里上学很开心,老师们也很负责任。”刘先生说,最关键是在家门口上学大人和孩子都省去了很多麻烦,“如果到市南区中片上学,我肯定每天早晚都要开车接送。”刘先生认为,按照岛城现在的交通状况看,他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就要出门送孩子,孩子6点左右就得起床,“这种作息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要持续小学6年,将来初中肯定也要在那个片区上,加起来就是9年。”刘先生说,这种生活光想一想他都有些崩溃。

    在家门口上学,刘先生的孩子每天早晨可以睡到7点多,吃完早饭后,可以很从容地步行3分钟到学校,“现在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孩子上学问题,有时候我们出门上班把他捎过去,来不及的话,爷爷奶奶就去送,放学后也是爷爷奶奶接。”从刘先生家到学校只需要过一条不宽的马路,老人接送孩子完全没问题,“我考虑再过一两年就让他自己上学,男孩子需要尽早锻炼一下。”

    人物3 马先生 择校后生活质量下降了 为了孩子吃苦也愿意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市民马先生的出发点与张女士相同,4年前他在市 实验小学学区片提前买了一套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一年之后,他儿子顺利进入了市实验小学,他们一家也从此开始了并不美好的生活。马先生买的房子面积太小,卫生间和厨房都在院子里,夏天的时候房子地面甚至往外渗水,这对于原本住宁夏路上120多平方米大房子的一家人来说,落差实在是太大了。没办法他们将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租了出去,然后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式套二房,“没办法,那个房子确实没法住,再说老人还要过来接孩子放学。”马先生说,自从孩子到市南区中片上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马先生一家隔三差五地晚上会回到宁夏路的家住,“一般是孩子抱怨房子太小太憋屈了,现在这个房子里连个正规的书桌都没有。”马先生说,但每次回到家里第二早晨儿子就会后悔,在学校附近住他可以睡到7点20分,回到宁夏路的家他6点多就要起床,每次喊他起床太费劲了。

    现在马先生一家过着周日到周四住老房子,周五到周六回宁夏路大房子的生活,“每周回到自己家里,我们都有种周末度假的感觉。”马先生说,每次寒假、暑假可以长时间待在自己家里,大人孩子都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马先生一家的“苦日子”也许短期内并不能结束,今年读3年级的儿子,小学毕业之后会被派到青岛7中、26中、39中的其中一所学校,或者他也会参加市实验初中的电脑派位。不管结果如何,接下来的6年里,他们一家的生活半径依然在市南区中片,他家在城市东部的大房子只能用来“周末度假”。

    对于3年前的选择,马先生表示不会后悔,他没有体验过儿子在家门口上学的感受,也不了解家门口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他很满意目前就读的市实验小学,“老师水平很高,对孩子也很好,另外市实验小学毕竟是最好的小学,它的平台非常大,机会也很多。”马先生说,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父母吃再多苦也值了,“不管他在这里成绩如何,最起码我尽力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将来我不会后悔,也不会被埋怨。”

    学区房价格噌噌涨

    全面禁止择校之后,对家长来说要给孩子选一所好学校,仅剩下买学区房和读私立学校两条路,但不管是哪条路,家长们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5月,市实验小学学区的一套房子创下了4.76万元/平方米的最高单价,曾一度令人咋舌。这套学区房位于湖南路附近,面积只有13平方米,但最终以62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岛城学区房的最高单价。据介绍,这套学区房以高价成交,最主要是因为这处房子地处老牌知名小学青岛市实验小学学区,房子朝向也很好。

    安徽路上的一家房产中介机构主营市南区中片多所热点学校学区房,从今年的成交情况来看,市实验小学、嘉峪关学校的学区房单价一般在2.3万—3.5万元;大学路、太平路、文登路学区房单价一般在2万—2.5万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上周还成交了一套26平方米的房子,总价86万元。

    到9月1日开学一直没有解除的择校禁令,让家长们看到了择校的无望,学区房价格更是出现了一路高涨。市民姜女士几天前刚在嘉峪关学校附近看了一天学区房,看房前一套房子网上标价是115万元,这个报价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了,但姜女士看完房子之后,房主立马将价格提高到了127万元,这让姜女士急得跺脚,“看房子的时候我跟房主聊天时透露了,买房子是因为孩子明年要上学,他就应声涨价。”

    民办小学同样难进

    学区房难买,高价的民办学校同样难进。记者调查了多所热点民办小学,不少学校2015年的入学名额已经预约满了。新世纪市北学校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一般都是提前两年开始做招生预约报名,“这是被家长逼的,原本是提前一年预约,但提前预约的家长越来越早。”这名老师告诉记者,9月1日开始,学校将开始预约登记2016年的招生。

    青岛银海学校校长苏静波告诉记者,每年到八九月份咨询入学的家长都特别多,甚至有三四岁孩子的家长提前咨询,“我们严格执行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正式招生的规定,但架不住提前报名的家长太多,我们只能提前进行预约登记。”苏静波说,教师节过后,学校就会启动2015年入学新生的预约登记,“最多两个小时,200多个名额就会被抢光。”

    超银学校校长张旗记得特别清楚,2008年学校接收长江小学时,作为一所民办小学,学校当年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年2600元,2014年超银小学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年1.6万元,6年学费涨了6倍还多。

    不仅是超银学校,记者发现,自从2007年民办学校收费市场化后,近年来民办中小学的学费基本上处于每两年上涨一次的节奏,每次上涨幅度大都在20%左右。如今热门的民办中小学学费都接近2万元/年的关口,以新世纪市南学校、银海学校、榉园学校为代表的市南民办学校,学费为1.8万元每年;超银小学、新世纪市北学校为代表的市北民办学校,学费分别是每年1.6万元和1.5万元。

    按照小学6年、初中3年计算,从民办小学到民办初中毕业,每个孩子要掏十五六万的学费,如果再加上生活费、书本费、校车费等各项费用,民办小学初中毕业的每个孩子的花费都要在二三十万元。尽管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但依然挡不住家长们要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的热情。

    多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买学区房、花钱读高价民办学校有必要吗?这对每个入学新生的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话题,而对于教育行业专家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选择,“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学校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青岛教育专家咨询团团长翟广顺介绍,青岛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就实行了划片入学,上世纪90年代取消小升初免试入学,但不少家长仍坚持让孩子到热点学校读书。“事实上,青岛近年来已经在下大力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只有家长的择校意愿下降了,择校热才能降温。”在翟广顺看来,家长花高价去买学区房并非明智的选择。“择校孩子就能成才吗?择校孩子就能考好大学吗?有些家长就是有攀比心理,爱面子。”

    日前,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接受采访时表示,市教育局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第一项是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和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化。

    其次加快办学模式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模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指导青岛实验初中、青岛39中、青岛58中、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和青岛新世纪小学与9所新建或发展中学校做好跨区域合作办学工作,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项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是“动真格”的措施,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约,7所名校和名幼儿园,在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将通过合作办学、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化,其中仅实验初中就分别在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开办3所分校,其中多所分校都将采取整体托管、统一法人等紧密的合作方式,名校不仅参与日常教育教学方案的制定,同时负责教师的选聘、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把本校的核心竞争力迁移到分校或者合作学校。

    推进区域间学校均衡发展

    同样是今年新学期前,教育部出台文件推动名师名校长的轮岗交流,在这一制度在青岛早已经成为制度化,这也是邓云锋提出的第三项举措,建立健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据介绍,市教育局在今年5月1日就专门出台了 《关于推进区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名师名校长轮岗交流的具体时限和操作细则。邓云锋表示,将督促指导区市认真落实,完成年度校长和教师交流目标任务。同时,发挥首批设立的15个名校长工作室和30个名师工作室作用,全面发挥名校长、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市教育局推出的第四项措施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年底所有中小学全面实现“新班班通”。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优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建成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精品微课程资源建设,探索优质学校(城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共享机制。

    “现在已经不存在上学难,而是上好学校难。”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表示,目前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择校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市教育局采取的四项举措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需要。

    【说法】 适合孩子的就是好学校

    今年6月底,市教育局曾和青岛联合发起了 “身边的好学校”推介展示活动,有的家长心中的“好学校”是历史悠久的名校,有的是升学率高的学校,有的是教育教学设施好和教师水平高的学校,有的是学生和家长素质好的学校,等等。这些都不错,但还不是最本质的。教育专家都认为,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而能提供适合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所学校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但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每个孩子也都是不同的,他们需要适合的学校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对于身边好学校的具体标准,教育专家表示没有具体的标准,这样的学校是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学校、“不选择学生”的学校、“教师到每一个学生家家访”的学校、“开完家长会让家长感到振奋”的学校、“一个班不只一名班主任 (学业班主任、心理班主任、体育班主任)”的学校、“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学校、“每天都进步一点”的学校、“毕业时每个学生都会写一手好字”的学校、“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灵感”的学校、“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的学校、“学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育人”的学校、“学生可以随时找校长”的学校、“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学校等等。(记者 臧旭平摄影 记者 王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