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初中的练摊经验都用上了
“咱这样傻站着不行吧,得主动跟顾客打招呼。”王吉盛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练摊的4个人中,他算是有点练摊经验的了。王吉盛笑着说,上初中时,他曾经和同学在暑假期间批发了一些小食品在第一海水浴场销售。“那时候是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竟然还能用上。”在王吉盛的带领下,其他几名“临时摊主”都开始主动跟过往顾客打招呼。不一会,小摊前就开始围上人。
一名60多岁的老汉弯腰从箱子里拿起一把筷子,王吉盛赶紧上前推荐:“大爷,这筷子好,竹子的没有油漆花纹,纯天然无污染。”被王吉盛一口一个“大爷”叫着,老汉乐滋滋掏出两元钱买下这把竹筷。“开张喽!”张青接过2元筷子钱,兴奋地向大家展示“有收入了”。有了第一个买主,很快就有人围过来,拿起锅碗瓢盆挑选起来。有时顾客多了,4个人还有些忙不过来。每卖掉一件商品,张青收款后,都要有另外一名同事登记。
【探访】
了解市场需求 便于有的放矢
据介绍,市北区目前在山东路、长春路、浮山后小区、台东一路和胶州路设有5个民生夜市,主要是辖区困难群体创业摆摊的地点。此外,像延安二路这样的夜市,也按比例配设了部分民生摊位,照顾困难家庭在此设摊创收。因为这些困难群体多数都是长年有病或身有残疾的居民,他们上货非常不方便,因此民生创业服务中心就设立配送中心,由专人到厂家批发低价商品,然后以原价提供给这些民生摊位。
由于夜市销售商品季节性、流行性变化较大,配送中心批量进的货物经常不被这些摊主们看好。“他们到配送中心转了几圈,觉着有些商品不好卖。”张青告诉记者,民生创业服务中心就想出 “练摊”的办法,让大家都去夜市摆摊,了解夜市需要什么样的商品。“看来我们今天带来的这些厨卫用品还是对的,以后可以多进点这类的商品。”
“我认识你,我去你们那个配送中心进过货。”摆摊期间,正在推销不锈钢盆的王吉盛被一名60多岁的阿姨认了出来。原来,这名丁阿姨家里是特困家庭,以前参加过民生夜市的创业,曾经到民生创业中心批发过货物。“这就对了,要不你们怎么知道市场上卖什么样的东西,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丁阿姨听说他们是来“练摊”收集市场信息的,乐呵呵地伸出大拇指。
【链接】
所获利润全部帮扶困难家庭
傍晚7时许,4人带来的3大包货物销售一空。“没经验,带少了,明天让他们多带些来。”张青告诉记者,因为第一次“练摊”没经验,他们还怕带的东西多了卖不掉,没想到不到3个小时,就把1400多元钱的货物全卖光了。据介绍,民生创业服务中心今年将建立民生服务站,针对各个街道的特困家庭专项扶持,工作人员“练摊”期间获得的利润,将全部归到民生服务站的扶持基金。
市北民生创业服务中心的 “练摊计划”启动后,今后每天都有4名工作人员参与“练摊”。原则上每名工作人员一周要轮换一天。按照夜市出摊规定,每天从下午4点出摊,到晚上9点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