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青岛新闻网 > 财经频道 > 青岛财经 > 正文

盘点:2013年第四季度青岛市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来源:青岛日报 -- 2014-01-13 08:49:50 字号:TT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10大民生事件

  编者按

  从教育到医疗,从住房保障到出行需要,从环境保护到智慧青岛……2013年第四季度,我市出台了一项项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决策,直指民意,直达民心。这些举措和创新闪耀着夺目的民本思想、民生光芒。几乎每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这一民生改革蓝图中,感受到生存的信心、生长出发展的信念,体味到关怀的温暖。

  从中,我们明确看到了青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追求——“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为这座城市进行了更真切的解读。

  1 出台措施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6.4万户民房将“辞旧迎新”

  为加快推进包括旧城区的 “危旧房”和城中村的“陋旧村”在内的棚户区改造,2013年11月,我市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未来几年,获益于棚户区改造的六区市民将有约6.4万户,建筑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

  同时,市北区启动顺昌路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同时启动榉林山片区和瑞昌路三角地危旧房改造项目。

  点评:市委市政府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不遗余力持续投入,必将使全市住房使用功能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群众居住质量不断提高。

  2 区市科学发展考核PM2.5“投一票”

  我市决定将PM2.5作为重要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列入对各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以全市年均浓度减去考核区市年均浓度与全市年均浓度的比值,作为考核该区市空气质量现状比率标准。据悉,此举将进一步推进各区市采取积极措施防治PM2.5污染。

  点评:把PM2.5数据纳入区市执政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让公众更加精确的感知到本地空气质量真实的状况,验证社会对大气质量的猜测,更能够让当政者知晓辖区内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不是掩耳盗铃而是真正反问自身,从而有效触发各种手段来改进空气质量,这是以人为本、科学行政的一次跨越。

  3 青岛教育投入超过150亿元

  11月,市教育系统传来消息,2013年我市教育投入再创新高,预计超过150亿元。投入的重点是学生安全健康保障、弱势群体和新市民子女入学帮扶以及免费教育等方面。其中包括,扩大学生安全保险范围,由政府出钱为全市10.2万名中职学生投了实习责任险。在市内三区开设20条学生公交专线和19条校车线路,并建立政府补贴制度。同时,重点面向农村学校配置专用校车1200辆。持续加大力度改造校舍、食堂,建立取暖设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点评:公共财政150亿元的巨额支出,重点花在学生安全保障,弱势群体和新市民子女入学帮扶及免费教育等方面,这不是粗放式的盲目投资和哗众取宠,而是从宏观上均衡全市教育资源的战略性投入,必定从微观上促进全市教育质量的大提升,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4 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开诊各大医院增加车位和床位

  11月,以青大附院租用两处附近闲置工程改建停车场,并为患者开通免费班车为契机,我市15家公立医院陆续推出扩大床位、增建停车场、打造全新的医疗中心等举措。其中全市各家医院增加床位3000余个,增加、改建停车场4处,为患者开通免费班车2条。

  12月,卫生部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12月份正式开诊,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位于合肥路758号。一期项目占地面积36亩,设置床位1000张,停车车位近400个。

  点评: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入住,市属各大医院推出系列便民举措,是我市直面解决群众 “看病难”的硬件保障和软件提升。这标志着我市医疗资源布局不断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医疗卫生这个窗口正在实现“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服务”的回归。

  5 重庆路主线实现通车

  12月,备受全社会关注的重庆路实现主线通车,受惠于九成路段双向十车道的增加,重庆路每小时通行量由之前的5500辆标准车提升到9600辆。作为岛城景观大道,重庆路改造工程重视绿化提升,除了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在路口导流岛,还见缝插针地进行景观绿化,实现了安全美观相统一。重庆路实行智能交通体系,主要包括交通诱导屏、流量监控系统、电子警察和智能公交车站,最大限度地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点评:作为岛城“三纵四横”路网重要组成部分,重庆路改造工程备受全社会和市委市政府关注,主线一经通车,市民大呼畅快。这种畅快不仅是车行其上的顺畅,更包含着市民对整个改造工程的赞赏。正因为在改造过程中,尊重民意、周密考虑、科学规划、合理施工,这条曾经的“青岛第一堵”才真正“通畅”在市民心目中。

  6 青岛北站启用正式接轨胶济线

  12月21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青岛北站正式接轨胶济线。当日7时28分,由福州发往青岛的K69次列车缓缓通过青岛北站,成为该站全线拉通后驶入青岛的首趟列车,标志着胶济铁路成功拨接开通青岛北站。至此,青岛北站的行车功能正式开启,同时标志着青岛火车站与青岛北站两大火车站顺利实现南北贯通。

  点评:青岛北站建设和启用的意义,不仅是方便了所有青岛人乘火车出行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2008年提上议事日程以来,北站沿线进行了大量居民的搬迁安置,极大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所以,北站更是我市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新一轮城市战略发展布局上一个新的地标。

  7 市人大通过立法审议胶州湾实行最严格保护

  12月,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组织起草的《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该《条例(草案)》对胶州湾从海域到沿岸陆域,从环境到资源,从地面到空间,从预防治理到整治恢复,都规定了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为确保胶州湾海域面积不再减少,该《条例(草案)》规定,在胶州湾海域内,禁止围海填海。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胶州湾保护控制线是控制胶州湾围填海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条线未经批准不得调整。

  点评: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其重要意义不容置疑。市人大通过相关法案,是我市立法工作注重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的一次体现。相信通过相关法规的落实执行,胶州湾必将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8 智慧青岛专项规划出台涵盖市民服务等各领域

  12月,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经市政府同意,发布《青岛市智慧决策支持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城市管理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企业成长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市民服务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港口物流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交通专项规划》《青岛市智慧旅游专项规划》7个专项规划,对《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进行丰富和细化。其中,智慧市民服务规划的主体是为市民搭建以融合为特点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智慧交通规划的主体是融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停车场、公交车等信息系统,建成统一的应用云平台。

  点评:想方设法改造城市,创建更加科技、人文、生态的智慧环境,这是青岛决策者的理想,更是青岛人已然可及的梦想。这七个专项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百姓的生活更加有品质。

  9 青岛启动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

  12月1日,我市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建立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从此,在一个医疗年度内,居民医保参保人如果超过17.2万元的报销限额,超过部分还能再按照90%的比例报销,每个医疗年度最高支付限额20万元。居民医保有了大额医疗补助金后,总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7.2万元。

  点评:建立居民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后,我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补助金、大病救助三个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是全市居民健康保障的三道坚固防线,更是一个立体化的民生堡垒。

  10 5所新建高中陆续开工建设

  12月,备受关注的青岛美术学校、青岛外语学校、青岛39中、青岛19中新校区建设以及青岛实验高中新校建设陆续开工,设计规划集体亮相,预计2015年年底前完工。根据规划,5所高中现规模为114个班,规划招生总体规模为510个班,其中一期工程总体规模为288个班,二期工程完成后,新增加班级数量为396个,基本能够满足全市2015年普通高中班级缺口。

  点评:市委市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下决心把部分中学向郊区迁移,旨在有效改变原来市内学校办学空间和建设规模不足的现状,也将改变郊区优质学校、优秀师资不足的面貌,这是全域统筹实施均衡教育的战略性规划,5所新校的建设将使青岛的高中教育水平实现大升级,其意义非凡。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2013年第四季度十大民生经济事件

10大经济事件10大经济事件

  1 国家深海基地在青奠基

  11月8日,国家深海基地在青岛鳌山卫正式开工奠基。

  基地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的支撑基地,是我国开展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和试验、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资源调查的公共平台,也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

  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390亩、用海约1000亩。预计2014年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2015年投入使用。

  点评:深海基地其实就是一个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平台,为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调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它的开建,青岛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执全国海洋科研牛耳的优势,将有机会在深海领域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它的推动下,这座城市走向 “深蓝”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 海尔与阿里战略合作,将发力大件物流

  12月9日,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本次合作中,阿里对海尔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元港币的投资。双方将通过新设立的日日顺物流合资公司,共同建立行业领先的端到端大件物流服务标准,打造覆盖各级市场的领先的家电及大件物品的物流及服务网络。

  点评:这一事件,互联网观察者看了传统制造企业和新兴电子商务企业的融合;家电业观察者看了制造和渠道在构建新型的生态关系。但我们更愿意回归“满足用户需求”这一企业的基本面。

  正是立基于此,海尔多年来持续投入打造着自己的配送体系;阿里则在网购高歌猛进之时,急于补上大件物流的短板,双方的合作因而顺理成章。

  时代总是在飞速变化,我们相信,回归基本面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视角,更可能是应对变化的基石。

  3 全国首个海洋专利数据库在青建成

  11月20日,全国首个海洋专利数据库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海洋专利数据库内容包括全球102个国家关于海洋方面的专利数据。对于青岛的相关企业和高校院所来说,这一数据库的建立对其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信息检索和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帮助作用。

  数据库分为十大门类,涵盖了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船舶装备制造等与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点评:如何走向海洋?在经济转型的当下,在打造“升级版”的全新语境下,科技创新是主要路径。

  当然,相对于以前的市场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这条路充满荆棘。要更好的前行,除了研发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软环境的优化。海洋专利数据库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努力。

  4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1月15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结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港口运营实际需要,青岛港集团积极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引进全国领先的航运公司和港口运营商,共同发起设立了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来,青岛港集团及青港国际将加快转型升级,以期建成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综合实力强大、功能配套、优势明显、具有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第四代世界物流强港。

  点评:作为全国优秀港口中为数不多的非上市公司,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备受关注。

  尽管青岛港自身对这一事件的解读相对笼统:“标志着青岛港将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形态,切实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加快老港区改造、新港区开发、资本运营等工作,推进青岛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及快速可持续发展”。

  但人们更愿意这样猜想:这会是这家传统国企实施股份制改造,迈向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

  5 青岛成为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

  12月,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青岛在内的10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

  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营业务,房贷和车贷则不属于发放范围。贷款额度限制为20万元。

  点评:成为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其实是一个缩影,传递着这座城市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雄心。

  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争取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重点推进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一整套的加快金融业发展的举措都在快速推进之中。一直以来,金融业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的状况,有望在短时间内改写。

  6 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发布

  12月11日,我市发布《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根据规划,智慧青岛将形成“1332”架构,即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保障体系和两大着力点。一个中心即城市云中心;三个平台分别是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城市运行服务平台;三套保障体系即推进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社会成长体系;两大着力点分别是智慧企业、智慧产业。

  点评:智慧青岛,改变的不止是城市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它背后,是巨大的产业机会。

  云计算、移动互联、3D打印、新型显示……众多全新的互联网产业,都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拥有生长的空间,对于曾经遗憾地错过了 PC时代的青岛企业而言,这样的机遇尤其珍贵,不容错失。

  7 青啤在华北扩张并购整合两公司

  12月29日,青啤宣布将整合具有64年历史的新钟楼啤酒品牌和市场网络,并在张家口市新建60万千升啤酒项目。而此前的12月16日,青岛啤酒收购石家庄嘉禾啤酒50%的股权并整合嘉禾啤酒的市场网络。

  这两次扩张将让青啤在河北南、北部形成连片运作,同时辐射山西、内蒙古区域,从而使青岛啤酒在该地区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点评:青啤在两起并购中,收官2013。这家走过110个年头的企业,用这种方式诠释着 “基业长青”的含义。

  要知道,当下的啤酒行业,早已不同于10多年前的“野蛮生长”。整合目标稀缺、国际巨头的强势进入,让扩张变得格外困难。然而按照“先市场后工厂”的原则,用市场旺销引领版图稳步扩张,青啤用自己的独特路径,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样本。

  8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在高新区开园

  12月26日,由专业的科技园区投资商——北科建集团投资的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孵化中心在青岛高新区正式开园,首批18家企业入驻。

  中心占地1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中心。中心拥有GMP中试平台、GLP研发空间、公共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以及综合配套等功能区,可以满足80—100家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使用需求。

  点评:关注孵化中心,不仅仅因为它的规模,以及它身处前沿产业,更因为以它为依托,高新区正在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市场化的产业创新体系。

  不再是政府包打天下,转而依靠最专业的园区投资商、产业组织者、技术管理团队,判断、引入项目,依靠市场的力量让产业发展、壮大。这种尝试,最终的成效还得交给时间,但我们坚信,市场一定会带来惊喜。

  9 青岛德国中心奠基

  11月19日,青岛德国中心在中德生态园奠基。该中心将为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商务办公、市场咨询、商务会谈、产品展示等全方位服务。

  “德国中心”是德国政府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搭建的服务平台,由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伐利亚州银行与巴登-符腾堡州银行及巴符州信贷银行共同经营,得到了联邦、州政府与德国工商大会及德国工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和机构的支持,迄今在全球范围内已建成7家。青岛德国中心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在中国落户的第3家、也是全球第8家“德国中心”。

  点评: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就用“点高面低”来形容青岛的经济。时至今日,这一判断的效力似乎依然没有下降。在龙头企业的巨大身影之下,中小企业群体显得还是相对弱小。

  在这个背景下审视德国中心,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相比于更多的德国中小企业,德国政府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成功做法,则更有价值。

  10 青岛再次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12月, 2013中国 (国际)休闲发展论坛日前发布“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榜单,青岛再次入围。

  据介绍,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每三年推选一次,本次推选历经四个多月,经过组委会提名推荐、网络投票、专项调查及专家评议等程序,从60个候选单位中评选出“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除青岛外,十大休闲城市还包括丽江、桂林、三亚、杭州、昆明、成都、南京、大连、扬州等。

  点评:这是一个值得珍视、值得呵护的荣誉。

  当粗放的工业化给环境的伤害,以令人刺目的方式呈现;当过度的竞争压力和过高的生活成本,让逃离北上广渐成趋势,休闲城市的稀缺性正日益突显。

  生活其中的青岛人是幸福的。即使功利地用城市竞争视角注视,休闲城市也会以它独特的比较优势,拥有不容小觑的竞争力。

  刚刚结束的第四季度,既是一个结点,为精彩的2013作结;更是一个起点,开启着更为壮阔的未来。

  这种感受,当然来自于十八届三中全会鼓起的强劲变革之风。

  在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这一堪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盛会,将中国带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正如胡风那首著名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这种感受,当然也来自于青岛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勇于创新发展的步履。

  变化已经发生。那一个个鲜活的经济事件,就是最敏感的缩影。透过它们,我们看到,创新正在向最高端挺进,市场正在尽可能地发力,结构正在被互联网、金融这些新的业态重塑着……

  我们被这些事件激荡,我们为这些变化欣喜。我们也更有理由,对已然开启的2014充满期待。

青岛新闻网声明:凡注明“来源:青岛新闻网”或“来源:青岛新闻网财经”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青岛新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青岛新闻网赞同其观点。
更多
-

-

图说财经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