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万:每亩能赚400多元
种地不赚钱,这是老百姓的观念,搭上一家人力种个七八亩地,一年下来,每亩地只能挣1000多块钱。收入低,农民没有了种粮积极性,减产了,地荒了,这让王玉芹急坏了。如何能够让土地得到最好的利用,如何能让粮食增产,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这是当上了村主任的王玉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毅然选择了做好土地流转,自己租地种地。
农民如何获益?王玉芹给记者算了笔账:租农民的地,给他们租金,这是农民的一块收入,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这又是一块收入。两块收入相加,比农民单纯种地要多得多。今年王玉芹签约的土地,租金到了1000元一亩,逼近农民经营土地每亩一年的土地收入。
本来一块地就能赚1000多元,现在直接把1000元拿出来给农民,那王玉芹还有收入吗?王玉芹告诉记者,将土地集中经营,效益也是积少成多。为此,王玉芹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种两季,能赚2000多元,除去租金、种子钱、化肥钱、人工费等,每亩地只能剩300块钱,再加上每亩大约120元的补贴,每亩能有400多元收益。据王玉芹介绍,她所种植的作物都是容易机械化管理,比如玉米、小麦、土豆和花生。通过发展这种土地集约化种植,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等良种作物,采用大型机械作业,以目前3000多亩的种植规模而言,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4个人:固定工每年工资3万多
3500亩田地需要多少人耕种?王玉芹的答案是4个人。因为大面积种植小麦和玉米,平时田间并不需要投入很多劳力,只需要4个固定工就行,不过,到了农忙时节,同时在田里耕作的人数量超过百人,这些都是临时工,按天结算工钱。
作为4个固定工的一个,王锡玉对王玉芹赞不绝口。王锡玉家在兰底镇王家庄村,和王玉芹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桑园村是邻村,过去两年农忙时他去王玉芹的农田里打了几次短工,2012年夏天,王锡玉从临时工变为固定工,正式加盟王玉芹的团队,过上了拿“年薪”的生活。
王玉芹透露,她开给固定工的工资是3万多元一年,平均每个月2000多元,虽然不及在外边打工挣钱,但因为这份工作有两三个月的假期,算下来还是很实惠的。在王锡玉看来,除了农忙时“累死累活”外,平时的农活并不是太辛苦,“要比在工厂自由”。
让王锡玉“累死累活”的时候是夏收和秋收时节,“秋收是最累的”,一边是大面积的玉米需要收获,一边是腾出来的土地需要尽快种上小麦。每到秋收时节,3500亩的田地成了大伙儿的战场,他们必须快速收割,快速播种。据王锡玉介绍,玉米收割机先把玉米棒子摘下来,接着需要剥皮,剥皮之后是脱粒,最后是晾晒,除了这些还需要运输,这些环节都需要很多人去完成;玉米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然后耕地,最后就是播种小麦。两项工作需要两拨人马来完成,既能保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秋收让人抓狂,夏收也不好对付。小麦联合收割机速度很快,一亩地的小麦,收割机转上两圈就全搞定了,这时候小麦如何盛放就成了大问题。王玉芹告诉记者,一般到收小麦时,很多收购商就会登门商谈收购事宜,如果天气合适,盛放小麦的车辆可以直接开进地里,和收割机联合作业,干燥的小麦收获后直接可以拉进收购站的粮仓贮存起来。王锡玉担心的是天气,如果遇到阴雨天,小麦晾晒很麻烦,一方面他们会利用烘干机烘干小麦,“一次15吨,烘干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卖了”;另一方面就是借用储存的地方,待天放晴后,利用所有能找到的地方抓紧晾晒。
除了收获,农田浇水也很费劲。2011年2月份,面对持续的干旱,王玉芹很着急,气温回升后,她立马雇了16个人,2人一组开始抗旱保苗。王玉芹告诉记者,气温并不稳定,小麦不能大水漫灌,因为麦苗还太小,冻土也没有化透,再就是需要节约用水,她采用的方式是小水快浇,一个半小时浇一亩。
现在,王玉芹家共有联合收割机、深松机、烘干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近20台,在王玉芹眼中,这些机械帮了大忙,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伙”,一下子种几千亩地根本不可能。看到烘干机在麦收时派上了用场,王玉芹决定再买一台,这样3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收获的粮食就能及时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