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市况惨淡券商勒紧腰带 “五穷六绝”效应今年再度在港股市场应验,由于外围因素不明朗,近两个月投资者市场参与度大大降低,成交持续低迷使得香港券商经营压力大增,为节约成本,部分券商酝酿搬出租金昂贵的中环,新一轮裁员减薪也暗流涌动。 “我们已经连续两个月亏损,这是近9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大型欧资投行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近两个月出现连续亏损的券商在香港并非少数。 4月份和5月份,港股日均成交额萎缩至500亿及542亿港元,6月份日均成交额进一步萎缩至467亿港元。这使得券商的经纪业务受到强烈冲击,与交易相关的收入大幅减少。此外,低迷市况下,券商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投行业务也大受影响 。根据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1只新股在香港IPO(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约110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1671亿港元相比,急跌93.4% 。连续三年集资额称冠全球的港交所,年初至今在全球交易所的新股集资排名,已滑落至第9位。 惨淡的经营环境使得一些券商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其中,两大著名投资银行瑞银(UBS)及法国兴业银行,近日已委托测量机构,研究迁出中环的甲级写字楼,以削减庞大的租金开支。也有券商打算通过裁员减薪来应对危机。中信国际、海通国际等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据传已悄悄启动了裁员计划。 而同样受到市场不景气冲击的香港交易所,则在积极开拓产品线,近日其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取得积极进展,最快今年第四季就能通过LME进军商品市场。中财 开不了户就卖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密集发行,此举无疑给券商带来更多收入来源,但对于身处底层的营业部客户经理们而言,理财产品的扩容却意味着任务指标的提高及销售压力的增加。“如果不达标,奖金就要打折。如果销售给存量客户,自己的客户资产量就要打折。”某营业部客户经理郭岩如是说。如何化解日益增加的各种任务,让客户经理们越来越感到头疼。 郭岩说:“像固定收益类产品还好说,客户一般都能接受;对于股票类理财产品,客户是很抵触的,但是这类产品又恰恰是公司最重视的,安排的任务又很重。”他介绍说,一般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任务是30万元,推广期是一个月左右,“有时营业部任务压力大时,还要求客户经理自己要买1万元的新基金。” 同样有类似任务的林明阳说:“虽然卖集合理财产品能够获得销售额度20% 的提成,但有时我们宁愿完不成任务也不想向存量客户推销。市场不好的情况,理财产品收益很难上去,甚至有些产品比大盘跌得还厉害,因此向客户推销这类理财产品,客户最后肯定要拿你‘开刀’。” 因此,为了留住存量客户,客户经理们常常冒着被扣除10%的奖金风险也不愿向现有客户推销产品。另一方面,客户资金量毕竟有限,如果都去购买理财产品,那么留在股票上的资金必然减少,这对客户经理来说,佣金收入将会缩水。因此,这也是客户经理们需要权衡的问题。 实际上,券商们都在此时转型寻找新的收入源。随着“投资顾问业务”被监管层认可,财富管理中心成为券商开源的一条途径。但是很多人发现,这种所谓的“财富管理”模式无论将客户资产进行什么样组合配置,基本上都是围绕股票市场展开,一旦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客户的资产依然面临缩水的风险,所以推广的效果依旧不佳。业内人士表示,忽视客户的子女教育、养老计划、旅游休闲、换房需求,一味强调投资股市,是券商当前财富管理普遍陷入的误区。 熊市中也有“高富帅” 如果入行较早或者选股能力不错,而且客户资金量又大的话,高薪对于证券经纪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虽然现在身处震荡市,从业七年的姚臻却依然能月入万元。 姚臻本科毕业于一所很一般的财经院校,但自上大学起,他就拿出了几千元钱投入了股市小试牛刀。毕业后,当大部分同学挤破头想进入国企、政府部门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从客户经理做起。 经过了几次单边上涨的行情,再加上不错的选股能力,他在客户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客户的资金量慢慢由几百万元上升到1000多万元,到2009年底的时候,姚臻的客户资金量就突破了亿元大关。这一年里,他不仅月薪达到了4万元、5万元,甚至一度接近10万元。 虽然今年的行情下,他的收入不像以往那么风光,但是每月至少能收入1万元。他说,证券行业需要机遇,但是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实际上,今年姚臻接到了不少券商的邀请函,甚至开出了目前几倍的工资,但是都被他婉拒了。 在他看来,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希望有志从事证券行业的青年人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