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共和国的税收战线上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他们专业资深、精通外语、擅长谈判,却行事低调;他们寻找跨国公司避税的蛛丝马迹,调查取证,精密筹划,为的是能在正面交锋时“击中”核心问题,捍卫税法尊严;他们的工作职责是追缴已经流失海外的税款,他们的工作对手是国际一流的税务筹划专家团队。在各种困难与诱惑面前,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那份赤诚。他们的工作是技术、意志和心理的博弈,他们的生活是现实版的“法政先锋”。他们,就是国际反避税专家。青岛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的张滢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以一敌十 国际级税法高手为之折服 2010年12月7日,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国际税务管理处的谈判室内即将展开的是一场跨国公司与中国税务官之间关于该公司青岛子公司应补缴税款方案的核心谈判。跨国公司母公司副董事长、全球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青岛子公司高管、税务代理、翻译……一行10人,按照约定时间准时来到谈判地点。该跨国公司如此多高级别的管理人员齐聚青岛,就是为了向中国税务机关说明被调查年度母子公司之间产品定价的合理性,以期否定税务机关认定的子公司存在通过转移定价向母公司所在国转移收入的事实。他们随身携带的两个行李箱,装满了为此次“交锋”而充分准备的相关资料。 谈判在北京时间14:00准时开始。对方翻译微笑着向负责谈判的女税官比了一个1:10的手势,暗示她,今天将是一场恶战。女税官正襟危坐,但表情却很平静,因为这种场面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谈判是从《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几个生僻的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的正是这家跨国公司全球财务总监,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税法专家,他很清楚,只有国际级的高手才能回答出这几个问题,他很自信,对面这位年轻的女税官很快便会败下阵来。 让这位专家意外的是,女税官不仅轻松回答了他精心设计的问题,还对其中的内涵做了详细的阐述。此时,原本表情平静的母公司高管们神情逐渐凝重起来,而中方的子公司代表却是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因为他们早已在前期的一系列谈判中领教过这位女税官的本领。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连对方的反驳点都在女税官的意料之中,句句直击要害,经过一个下午的谈判,这家跨国公司的高管们完全被眼前这位女税官的专业水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所折服,当场承认青岛子公司存在通过转让定价向母公司转移利润的事实,并同意按照中国税务机关的思路调整缴税方案。 这位以一敌十,为国家挽回巨额税款的年轻女税官就是青岛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的反避税专家张滢。 直至整轮谈判结束,那位全球财务总监都难以理解,这么年轻的税官是如何做到对中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都如此稔熟于心的。后来,从张滢的履历中笔者找到了答案:2005年,张滢被国家税务总局指定为新企业所得税法立法小组成员,负责新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部分条款的起草工作;2006年,张滢以643分的托福成绩考取国家税务总局赴美高级研修班,并以全A的优异成绩获得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学位;2010年,张滢被国家税务总局选派为《联合国转让定价指南》中国编写小组成员;2011年,受国家税务总局指派,张滢成为了《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负责部分章节的翻译任务。正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日常的不断积累,成就了张滢在谈判中的专业、从容和自信。 步步为营是技术较量也是心理博弈 “我们和避税企业之间,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较量,也是意志力和心理上的博弈。”张滢说,从锁定目标,到调查取证,到谈判车轮战,整个过程可以用“步步为营”来形容。 张滢告诉笔者,从表面形式看,反避税工作就是追缴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等手段已经转移到国外的利润。但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税源争夺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反避税工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在超越我国税收管辖权的国际空间,通过与国外税务同行在征管水平上的竞争和较量,督促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税收筹划时,充分考虑在华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所做的贡献,从而使在华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全球利润分配中获取更大的份额。因此,反避税被公认为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政策把握要求高的工作。“我们工作中的对手通常都是国际一流的税务筹划团队,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特别擅长协同作战,如果要想在与这样一支精英团队的‘交锋’中取胜,就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除了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反避税案调查取证周期比较长,所以张滢特别提到了“心理战”的重要性。她说,除了技术本身,企业还会经常采用一些心理战术来考验调查人员的耐性和意志。“比如,企业经常会采用拖延的战术,以各种理由延缓调查的进度”张滢告诉笔者,当调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后,企业往往又会主动提交一个自行调整方案,希望税务调查人员能够满足已有的工作成果,放弃进一步的调查;更有甚者,企业会“善意”地提醒调查人员,如果不接受企业提出的调整方案,案件可能就要面临被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风险,从而给调查人员工作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避税企业希望,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税官们会逐渐丧失斗志,做出妥协。而这些,恰恰就是体现中国税务官坚定意志力的时候,张滢说,只要意志上有丝毫的懈怠,就会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而坚强意志的背后,则是调查人员为准确分析判断企业避税事实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 反避税调查的一个核心部分是税务谈判,这也是税企双方在技术、心理方面的直接比拼,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应变能力、沟通技巧和语言水平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个人应对8、9个人是常有的事。”张滢说,对方首先会争取在气势上取得优势,这就要求税官不仅要对整个案件每一个分析过程、数据都必须了如指掌 ,而且必须有很高的心理素质。整个谈判过程,无论逻辑还是表情,都要做到严谨从容,因为谈判桌的对面是几双或者十几双业务高手和谈判专家的眼睛,任何一个表情的迟疑都会给对方制造反击的机会。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失,都有可能导致前期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分厘必争 十一轮谈判追回4416万税金 企业有大小,税金有多少,但追缴的程序都同样艰难复杂,追回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税官们的心血。 回忆起刚才在谈判情景中出现的这家跨国公司在青岛子公司的避税案例,张滢笑着说,那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水平都非常高,向税务机关提供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母公司审核同意,很难从公司本身主动获得一些对税务机关有力的材料。”为了对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进行避税的事实进行确认,张滢没有被动地等待,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致,从各种渠道获取对调查有帮助的信息。公司管理人员一句无心之语,公司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都成为张滢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一旦获得任何可能对调查有用的信息,张滢都会通过向企业调阅相关资料、协查和亲自去相关企业调查了解等方式予以确认、记录。在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中,张滢获得和查阅的资料超过了上万份,而每一份资料都会经过的张滢的认真核实和确认。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和避税事实的逐步确认,公司逐渐被中国税官的专业、严谨、廉洁所折服,并被迫交出了公司曾经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的母公司再销售价格。 在取证环节获得重大突破后,可比企业的选择成为横亘在税企双方的又一道难题。由于企业对税务机关习惯采用的调整方法非常熟悉,所以先发制人,首先选择对企业有力的可比企业,并坚持认为税务机关选取的可比企业与企业存在不可调整的差异。如果按照企业的思路结案,也会有一千多万的税款,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敏感度,张滢估算企业通过转移利润规避的税款要远高于此。为了使调整的结果更加精细、科学并具有说服力,张滢另辟蹊径,通过对内部可比信息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利用已经获得的母公司再销售价格信息,以母公司为测试对象,制定了一套以再销售价格法为基础的全新的调整方案和思路。由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可比性最高的公司内部可比信息,在谈判中,公司代表也不得不承认,税务机关制定的方案更加客观、科学,最终同意按照税务机关的思路调整缴税方案。2011年初,经青岛子公司所在母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确认后,母公司分两次从所在国汇回税款,4416元税款如期入库。国家税务总局在该案的结案报告中批示:此案以再销售价格为基础进行可比性分析,基础工作扎实、审核细致、思路有突破,值得借鉴。 忠诚廉洁 面对压力诱惑只抱一颗平常心 总是胸有成竹的出现在谈判桌前的张滢也承认,每一个案子的调查都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之前从来不晕车,睡眠也很好,但是接手案子之后,连坐飞机都吐。失眠也成了家常便饭,躺下睡不着,总是考虑企业会突然给一个什么材料、突然提出一个观点,你怎么去应对之类的问题。这时,各级领导总是给予了我最大程度的支持和信任,身边的同事和兄弟省市的同行也会帮助我查阅资料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我排解了压力,使我能够更加平和地对待案件调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阻力。” 几乎天天与外资企业打交道,而且动辄涉及数百万甚至千万税款,张滢坦言确实会有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试探她,给出一些非常有诱惑力的承诺。“但我非常清楚,自己意识的丝毫松懈,就会给国家带来税款的永远流失。”那么,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着这位年轻的税官一路披荆斩棘,为国家挽回数以千万记的税款,自己却孑然清正呢?张滢告诉笔者,“是一颗国家公务人员为国征税的平常心。” 说起近期的目标,张滢表示,“调查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作为反避税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的防止税款流失,最大限度的维护国家利益,也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税收征纳环境。”(董芳 焦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