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财经频道> 青岛财经 > 正文

廉价老药青岛断档 被身家翻十几倍同类药取代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0-12 07:01:08
 
廉价老药青岛断档

廉价老药青岛断档

    感冒灵、庆大霉素、小儿止咳糖浆……这些曾经的廉价老药正逐渐淡出青岛市民的视线。近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廉价老药在市面上出现“断档”,取而代之的是疗效差不多但身价翻了十几倍的同类药品。

    对此,药店、生产厂家和医院表示,廉价老药利润太低,甚至有些药品出现成本价高于销售价的“倒挂”现象。在医药生产链条中,廉价老药或已失去存在的空间。

    林旦乳膏身影难觅

    药店:“库存没了,且进不到货”

    这几天,市民吴女士为寻找一种药品跑遍了岛城各大药房和诊所。一番奔波下来,她还是失望了:“医保城、百姓阳光大药房、国风药房,凡是市内较大的连锁药房,我都跑去问了个遍,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库存了’,而且工作人员表示不打算再进货。”

    吴女士辛苦寻找的这种药叫林旦乳膏,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廉价老药,专治疥疮和阴虱病。由于只卖1.70元一盒,而且副作用较小,这种药品已成为很多市民治疗皮肤病的首选。

    为验证林旦乳膏岛城缺货,记者先后来到威海路上的7家药店进行询问,得到的答复均为“已经售完”,并且药店也不再计划进货。在问询过程中,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另外几种治疗疥疮的药物:7.40元/盒的 “一扫光”药膏和24.80元/盒、29.50元/盒的其他品牌药膏。虽然工作人员一再宣称,这些药品和林旦乳膏药效相同,但是价格却比林旦乳膏贵了数倍乃至十多倍。

    “断档”绝非个例

    药厂:“原料大涨,无利润可赚”

    在岛城大大小小的药店中,林旦乳膏的“断档”绝非个例。

    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杏林大药房经理陈青在开业务例会时,发现在市场上消失几个月的维脑路通片进到货了,但是仔细一看,这种药品的进货价格比此前翻了一番多。

    “维脑路通片是瓶装药,一瓶100片,可以用一个月,心脑血管病人基本都用这个药。”陈青说,这种药品限价后药店售价是3元/瓶,但是厂家出货价涨到了5.7元/瓶,这种赔钱的药品,虽然有很多市民在四处找寻,但是药店仍然放弃进货。

    不仅是药店,我市多家医疗机构也在廉价老药身上“伤透”了脑筋。一位在岛城某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明显感受到,国家对基本药物屡次调价,确实挤出了药品虚高“水分”,但一个“怪现象”随之而来:一些常用廉价药变得紧缺甚至进不到货了。问其原因,对方往往含糊其辞。“比如,氨苄青霉素,调价之前是1.28元/支,调价后降到了0.58元/支。但自调价后,原本一直供货的一大型药厂就反馈说不再供货了。无奈之下,医院只好另外组织货源,现在用的这种药招标价是0.98元/支,价格倒挂了4毛钱。”该工作人员表示,其他廉价常用药包括青钠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市面上虽然有,但比较紧张,想进货就得盯紧。

    岛城其他医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廉价常用药品,不是他们不进货,而是“进货难”。

    对于“进货贵”、“进货难”这些说法,全省最大的植物原料药提取基地鲁银药业工作人员却有另一番说法。“最近半年来,维脑路通片的原料芦丁从10万元/吨涨到了30万元/吨,我们再以原来的价格销售肯定是价格倒挂。现在即使提高出厂价,利润也很低,公司已不打算继续开拓这种药品的市场了。”

    廉价老药难言之痛

    医院:“利益作祟,老药生存难”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供应紧张和价格猛涨外,廉价老药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部分药店即便有存货,也并不愿意将廉价老药卖给病人。

    在中山路一家药店,当记者说买治拉肚子的药品时,药店工作人员极力向记者推荐一种价格为17.6元/盒的药品,而当记者点名要黄连素时,该工作人员才从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找出价格为1.2元/瓶的黄连素片。“说到底,就是廉价老药利润额太低,加上国家又有限价政策,因此药店纷纷寻找替代药品,但是价格却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一药店老板直言不讳地表示,在药店经营策略中,摈弃廉价老药是生存发展之需。

    一医药公司经理表示,面对廉价老药断档,国家有关部门肯定会要求国有制药企业生产一些常用药物,保证用药基本供应,廉价老药也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因此断货和提价并不会造成用药紧张,但患者却要面对越来越高的药价。

    “一方面药厂因利润摊薄生产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医院因利润太薄而放弃使用,双重压力之下,便宜好用的经典药物正在失去生存空间。”一在岛城某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就此作出解释:在生产环节上,许多老药品定价比较早,价格多年不升反降,利润空间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价格倒挂,企业为此纷纷放弃生产;在医院使用环节上,国家规定药品进入医院可收取15%的加成,廉价老药便宜,回扣少,医生也不愿意开。这就让一些医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开越贵的药品,拿到的加成收入就越多。受此引导,一些药企将精力用在生产价格高昂的新药、特药上。还有一些药企索性让廉价药穿上“马甲”,换个名博取更高的利润。

    由此看来,因为“利益”二字,廉价老药已在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上失去了存在空间。廉价老药断档甚至消失,受害的最终是普通老百姓,究竟谁该对此负责?(记者 贾臻)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驾校收费内外有别 外地人学车需要多掏200元
下一篇:团购陷阱防不胜防评价差 1月倒闭300家团购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