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CPI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新高 ■第一理财推出特别策划 讲述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对于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和应对之策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CPI,成为了众人热议的话题,这个看似陌生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数,潜藏在平日的油盐酱醋中,潜藏在每天的衣食住行里。22个月来的一个消费价格高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生活压力?第一理财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眼中的CPI,讲述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对于物价上涨的切身感受和应对之策。 收入稳定股市寻“刺激” 人物:王晓(化名) 职业与年收入:公务员 年薪5万 27岁的王晓是本市一名公务员,单身、收入稳定。由于父母都是当地退休人员,王晓每月个人花销主要集中在购物、休闲等,大概1800元左右。另外,每月要交给父母800元作为生活费,月盈余1400元左右。 “虽然剩的少,但也不能存银行。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靠银行那点利息就亏大了。”王晓告诉记者,思来想去,还是随大流,炒股票得了。2007年6月,王晓带着两年的积蓄——2万块钱“杀入”股市。还好朋友推荐的股票走势不错,从15元起步,不过10天的功夫就冲到了20元开外,王晓果断卖掉股票,股票账户上的金额已经从2万变成了2.6万。尝到甜头的王晓一边寻股,一边将之后几个月的收入盈余都投进了股市。“凑了3万块钱,在一次大跌之后再次杀入股市,本想玩个短线,却‘被长线’了。”王晓无奈地摇着头说,2008年大跌行情到来,股价天天跌,看着赔钱更不舍得扔,只能长线持有了。” 直到2009年上半年,王晓才得以解套。“这2.4万的本钱在股市倒腾了一年多,盈利还是当初6000元。不过,算算年收益率至少超过10%,还是比存银行上算。”经历了2008年的大跌,王晓并没有对股市失去信心,只是多了一份谨慎。今年年初,一直拼命恶补炒股知识的王晓又投入了1万股本,选了两只股打算做中短线投资。王晓表示,她现在操作比较谨慎,止盈、止损也懂得纪律性,“理财绝不能贪心,短线盈利5%就出,中线10%就行,反正能跑过CPI就满足了。” 温饱收入瞄上分红保险 人物:李涛(化名) 职业与年收入:管理人员 年薪3.5万 26岁的李涛是平度人,大专毕业后就在城阳一家合资企业工作,2008年在父母的资助下按揭购买了一套房子,每月还贷1000元左右。后来,和在城阳一家诊所上班的妻子结了婚,两人月收入能在5000元左右。原本两人生活条件还不错,两人婚后一年存下了2万多积蓄,但孩子的降生让李涛不得不做起了理财计划。 “我的理财方式就俩字,‘省’、‘保’。”李涛说,他和妻子短期内“开源”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节流”是必须的。首先,孩子断奶后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老家的消费低,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个月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控制在800元内;夫妻两人尽量在单位就餐,李涛上班骑自行车。这样各项生活开支加上周末回老家探望孩子的开销控制在1000元。除去人情往来的开销,预计年底还能攥下2万多。 “省下来”的钱李涛打算先给孩子买一份保险。“有了孩子就要为他的将来做打算,医疗、教育甚至将来买房,都得早做打算。”今年年底,李涛打算拿出6000元为孩子买一份保险,连续缴纳10年,孩子不仅可以得到大病医疗保险,而且每隔三年可以返还1000元。李涛算了笔账,按照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2.25%,自己手里这几万块钱,一年下来不过几百元的收益,孩子随便得个小病就折腾掉了,但是买分红保险,不仅能为孩子的身体健康上保险,而且还相当于存钱。 李涛也表示,除了保险和活期存款之外,等他手里有了几万块的闲钱后还会尝试基金定投、债券等稳健的理财方式,“股票风险挺大,像我这种生活负担比较重、收入又不高的上班族,不敢轻易尝试的。”(王婷) 人物:刘吉祥(化名) 职业与大致年收入:经营中介服务公司 年收入80万 年收入80万也忧菜价贵,这并非矫情。刘吉祥,38岁,在青经营一家出国服务公司,对他来说,8月份农产品价格“领跑”CPI,意味着每月公司的员工餐就要多花几百元——有人会认为这对年营收近百万元的企业不算什么,“但什么都在涨,预算就紧张了。”刘吉祥说,他公司给员工提供免费早、午餐,以前每人每天5元足够,今年涨到了7元。此外,办公用品涨价、房租涨价、员工要加薪,每个月至少支出三四万元。不过他也坦诚,CPI目前的增速,不会让公司经营不下去,“但要更精打细算了。” “其实菜并不贵,主要是运价贵,油价贵!”老家在胶州农村的刘吉祥深知菜贵在哪里,他说,地头上4分钱一斤的大头菜,进城要卖七八毛,“菜涨价农民并没挣钱”,为此他认为国家要控制CPI,让油价接轨是个办法,现在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降低油价可谓釜底抽薪。“海鲜贵也是同样的道理”,刘吉祥说,渔民出海油费也是一笔重要的支出。为躲避海鲜涨价,刘吉祥现在就已经开始提前采购节日礼品,提前送礼答谢客户,“中秋时再买肯定贵”。 钱大部分都投在公司经营中,刘吉祥的证券类投资很少,他的理由是“炒股太费时费神,靠不上时间。”不过他也认为,在目前“负利率”的时代钱肯定不能放着,那只会越来越毛。近两三年,他开始投资字画,理由是“盛世搞收藏”,做法是提前低价收藏一些有实力画家的作品,然后帮着画家一起炒作知名度,待字画升值后再出手。不过,这项投资目前还没有给他带来太多受益。 人物:陈大海(化名) 职业与大致年收入:商场经理 年收入40万 年薪6位数的外企金领,同样收入,要比自己打拼的小老板潇洒得多。但陈大海对CPI却有着更高的敏感度,这是职业使然。陈大海用自己掌握的商场经营数据对照,认为8月份CPI细分项目数据“比较靠谱”。他说,8月份食品类商品涨价多,非食品类商品涨价不明显。食品类商品中,又尤其以农产品涨价多,菜、油、肉都在涨,后来酒水也跟着涨价。CPI的高企,让陈大海提高了“警惕”,因为他的商场正在筹备两节市场,涨价必然会导致集团客户采购趋于谨慎。“企业单位采购礼品都是有预算的。”他说,涨价的结果是采购额不变但采购量降低。 “说实话一般消费品涨价对我个人来讲,感觉并不明显。”陈大海告诉记者,他的房子早已经还完房贷,汽车有公司补贴,每月几千元的一般家庭消费在他的消费支出中占比不大,目前CPI高位运行,对他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所以他没有对家庭一般消费做预算,“只要不浪费就行。”但他也有担忧:初级消费品提价必然会向上传导。他家花销最多的教育、旅游有可能会支出更多。目前,陈大海一家3口都有教育支出,孩子上学,大人也在工作之余充电,这部分消费每年有四五万元。“工作时间不能炒股、炒基金,所以我的投资很少。”陈大海说他还是比较钟情于占用时间较少的稳健理财,比如银行理财产品等。陈大海认为,高薪阶层月供不成问题的,投资房产还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从调控后目前楼市的情况看比较划算。(记者 刘文剑) 被采访者:潘文丽(化名) 职业:小学教导处主任 月收入水平:4500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已经晋级小学高级教师的潘文丽可以说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其收入水平在小学教师群体中也算是中等偏上了,每个月的工资加绩效约为4500元。“虽然我的收入相对来说较高,但仍然感到生活中压力比较大。”潘文丽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是一家私立小学,在福利保险方面跟公立小学的教师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确保自己退休之后没有后顾之忧,她为自己购买了一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全能型保险,这样一个月就要额外花掉800元左右。此外,潘文丽的儿子今年1岁半了,为了保证儿子将来成长过程有所保障,她又为儿子购买了两份保险,一份是每月600元的医疗保险,另一份是每月500元的成长基金保险。这样一个月我们家光买保险就要花掉1900元。 对于自己的生活水平,潘文丽表示,自己现在虽没有到省吃俭用的地步,但买东西时还是要精打细算的。“结婚这么多年了,我一件奢侈品没有买过,包最贵的450元,首饰最贵的还是结婚戒指和项链,没有自己的私家车。”潘文丽说,她和丈夫都是外地人,每月都要给双方二老邮寄赡养费合计约1200元,然后房贷每月要还2600元左右,日常开销及儿子抚养费合计约2500元,杂七杂八扣除之后,平均每月能省下的节余已经不足1000元了。“现在我们家的存款主要是我和丈夫的年终奖,目前总存款大约有40000元左右。”对于这个存款数量,潘文丽并没有感到满意,因为她还要为儿子准备两个成长基金,一个是孩子的教育基金,另一个是孩子的结婚基金。潘文丽表示,她的理财目标是在55岁退休之前,拥有120万左右的存款,以应对孩子成长及自己养老所带来的问题。 被采访者:齐道挞(化名) 职业:某家电品牌商场代表 月收入水平:6000元左右 “在现在这个物价水平下,我还没有余钱理财,但生活方面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今年29岁的齐道挞的收入相对不稳定,随着销售淡旺季有所波动,但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尽管收入已经达到了城市白领水平,但齐道挞没有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也没有任何可预见的理财计划,2007年就开户的股票账户至今没有购买任何股票。 齐道挞对于自己每个月的生活成本描述如下:交通费、手机费约600元,其中单位报销300元;吃喝应酬费用约1500元,单位视情况报销,每月平均500元;房租、水电、有线、宽带、物业等费用合计1800元;吃穿开销约1600元。“这样平均我一个月能攒1000元左右,这点钱根本不够理财的,所以我也就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齐道挞告诉记者,相对于购买社会保险,他更形容为简单的存款式理财,“一方面是我的性格粗枝大叶的,不适合做理财方面的操作,另一方面是感觉对于目前的理财渠道不熟悉,没有合适的小额理财计划。” 对于目前的生活水平,齐道挞表示已经很满意,每月都可以跟同事、朋友小聚一下,偶尔还可以出海钓鱼。此外,齐道挞的另一爱好就是网络游戏,每月的消费额也不大。对于目前出现的物价上涨,齐道挞表示,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官华晨) 人物:刘征(化名) 职业与大致年收入: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主管 年收入约18万 虽然是个标准“80”后,但年轻的刘征已经做到了岛城某股份制银行一家网点零售部主管。由于父母早些年都是做实业起家,所以刘征的生活起点不错:结婚时双方父母给置办了房子,夫妻双方各有一部车子,如今还有了一个聪明乖巧的两岁儿子。刘征说,当上部门主管之后,收入比此前翻了近一倍,但“赚得多花的也多”,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算:每个月养车、养孩子再加上生活上其他开销,8000元也打不住,“干我们这行的,对理财最敏感。虽然平时的柴米油盐都是父母在操持,我们没什么概念,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光等着吃老本那是不现实的。”刘征说,作为“圈内人”,如何理财的小算盘在他家自然是打得 “叭叭响”。 “CPI为什么涨得快?主要是资产类价格在疯涨,比如说房产。”虽然眼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并不是很明朗,但刘征的出手却很迅速:早在年初,就买下了自己隔壁的房子,把它打通,原本自己居住的小户型就变成了150多平米的大户型;另外早年在新疆路附近买下的一处房产赶上拆迁,如今换回来一套更大的,虽然还没开盘但市场价也有七八十万;另外父母还以他们的名义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这三套房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万。除了房产,刘征的财富配置是这样的:50%买了一款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另外30%做了基金定投将来给孩子做教育金,还有20%的黄金和债券类产品。刘征说,自己对理财目标要求不高,只要每年赚上15%左右就够了,“但赚得钱一定要会花,否则只赚不花还有啥意义?”刘征认为,能赚会花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理财热情。 人物:杨昆(化名) 职业与大致年收入:某企业管理公司总经理 年收入约30万 虽然是周末,但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昆却因一些国外客户的业务在公司加班。“自己干企业,费心费力自然免不了。”杨昆笑着说,就连自己每月的收入也有近7成“贡献”了公司。杨昆的企业是一家致力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公司,企业目前正处在扩张期,要想做大必须得进行财力投入。杨昆解释说,每月自己收入的70%都要再投入公司创业,虽然眼下还看不到直接的收益回报,但他坚信这些投入完全可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 杨昆也是个“80后”,由于是做实业起家,所以他坦言自己对于炒股炒房完全不擅长,有小部分基金投资,但基本也是“压箱底”很久不关注。除了投入再创业,杨昆的大部分资金都在银行,但或许是公司资金运转需求,他告诉记者,他的储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三年期、一年期、七天通知存款、一天通知存款……“其实储蓄也是门大学问,除了资金流动性,有的储蓄赚得会更多。”杨昆举例说,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如果存一年期就不如通知存款更合算。这位年轻人承认,除了平时听父母讨论哪种菜又贵了,猪肉又涨了之外,对CPI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敏感。“不过CPI上涨带来的唯一影响是,生活成本提高了,我正在考虑是不是要给员工涨工资了。”杨昆开玩笑地说。(记者 崔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