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坑人了,早听说这里的海鲜短秤,没想到这么严重,被坑了100多元啊,”市民刘女士前两天在王家麦岛市场买了4斤螃蟹,60元一斤,结果用自家的电子秤一称,发现分量果然不足,少了一斤多。 自上周早报开通早市热线之后,不断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个别菜市存在短斤少两或欺诈消费者的情况,其中尤以王家麦岛海鲜市场为甚。近日,记者接连暗访岛城6处菜市,都发现了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存在。 两斤螃蟹短秤六两 三只螃蟹85元 上午11时,记者来到王家麦岛的农贸市场,道路两旁挤满了十几家海鲜商贩。记者在多个海鲜摊位前打听各种海鲜价格,发现他们的报价五花八门,差不多大小的螃蟹,有的商贩每斤卖50元,有的则卖到70元。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个市场的价格比一般的菜市要贵上许多。 “我看你都转了一圈了,看看我的螃蟹,保你满意,都是带黄的。”一声热情的招呼让记者在右边过道的第二个摊位前停下脚步,摊主边说边熟练地捞出一只螃蟹,“小的50元一斤,大的70,要多少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摊主给记者选了两大一小,三只螃蟹,说好价格为每斤45元。摊主快速地捞出螃蟹放到电子秤上,这时电子秤上显示刚好两斤整,总价格90元。又经过了一番拉锯战,摊主最后让了5元钱,3只螃蟹以85元成交。“不会少秤吧?”记者问道。听了这话,摊主坚定地回答:“放心吧,绝对够分量。” 借秤称重碰钉子 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有在这个市场上发现公平秤。于是,记者询问市场里的其他业主,能否借电子秤一用。令人意外的是,得知是买了螃蟹想称重,这些业主统一口径似的拒绝了记者的请求。距市场大门不远处一家卖西瓜的商贩欲言又止,在记者的不停追问下才说,“我不能给你称,他们都在门口看着呢,知道了要找我麻烦的。”在被问到卖海鲜的是不是经常短斤少两时,这名商贩点点头默认了。在记者再三保证不回去和摊主对质之后,才勉强同意放到秤上看一下重量,三只螃蟹加上两个厚塑料袋共重一斤六两。 此时,旁边宰鸡的商贩凑上前来问多少钱买了多少斤,然后说,“一斤六两,可以了,不算短斤少两,快拿着走吧。”这名鸡贩告诉记者,在王家麦岛买海鲜没有不被宰的,少个三四两那属于正常情况。 这3只螃蟹到底多重?当天下午,记者将螃蟹带到南山市场,把螃蟹放到该市场的公平秤上一称,结果令人震惊,这三只螃蟹总重居然还不到一斤四两,商家少给了整整六两,多花了27元的冤枉钱。“见过割秤的,还真没见过这么狠的。”南山海鲜商王先生对记者说,在他的摊位上,像这样的螃蟹,顶多卖25元一斤,这三只螃蟹也就值个三四十元。 工商管理陷两难 胡乱喊价、鬼秤严重、没有公平秤……王家麦岛海鲜市场如此混乱,令周边市民叫苦不迭,但因为在王家麦岛一带,仅此一个成规模的海鲜市场,附近居民只能顶着头皮挨宰也来买。 对于这种现象,石老人工商所表示,早已知道该市场存在短斤少两问题,但在具体管理上,工商所也有点无奈。“严格来说,王家麦岛海鲜市场不算农贸市场,而是自发摆摊区,因为这里没有管理主体。”石老人工商所的冯所长告诉记者,王家麦岛市场的鬼秤“痼疾”由来已久,但因为这里不是正规农贸市场,所以没有经营和维护市场的管理主体,许多工商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更别提设立公平秤等规范行为。据冯所长介绍,在接到大量市民举报之后,他们也曾考虑过清退这里的商贩,取消这个臭名昭著的市场,但因为周围居民的刚性需求存在,这个市场几次被取缔几次又死灰复燃。另一方面,因为位置不适宜做市场,该市场始终无法申请成为正规农贸市场,“又不能正规化,又取缔不了,这让我们工商部门陷入两难。”冯所长表示,他们近日就会派专员到王家麦岛海鲜市场,彻底调查鬼秤问题。 市场大查体 公平秤成了“摆设” 时间:7月25日地点:平安路农贸市场 下午,记者走进平安路农贸市场,先在一家水果摊前停了下来。这里的鲜桃售价10元/1500克,记者挑了4个桃花了6元,细问重量,摊主称,这4个桃是920克重。随后,记者随机挑选了一家海鲜摊,又花5元钱买了一斤半(750克)蛤蜊。 随后,记者开始在市场里寻找公平秤。最后,记者在经营业主的帮助下,在距离市场大门口不远处的厕所墙边找到了公平秤。这是一个托盘秤,托盘上落满了灰尘,上方还结满了蜘蛛网,秤的显示盘面已经模糊不清,看得出来这台秤已经许久没人使用。就在记者打算将桃和蛤蜊放到秤上过秤时却发现,秤盘上本应该指在“0”位置的指针指在了0.5公斤附近。这时,旁边一位市场的经营业主大喊,“这秤是坏的。”周围另外几名经营业主也表示,公平秤早就坏了,至于坏了多长时间,连他们都没印象了。 “公平秤?我来这个市场买菜有年头了,可是从来没用过,都不知道放在哪。”“我要是买肉买海鲜就自己准备一个手提秤,这里的公平秤我一次也没用过。”“来这个市场买东西的人都是常客,一般很少遇到‘鬼秤’。”……记者在市场上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表示,这个市场的摊主比较“老实”,所以没有公平秤他们也不觉得担心。为了验证平安路市场的摊主是否真的“老实”,记者在附近找了一家小超市,分别为鲜桃和蛤蜊过秤,发现重量与摊主所报相差不到10克,不少市场人士称,“这个误差比较正常。” 10分钟筛出25克水 时间:7月25日地点:大连路农贸市场 海鲜最大的“猫腻”要数“掺水”。“新鲜的活虾,22元/斤,买斤尝尝吧!”走进大连路农贸市场的海鲜销售区,一位出售虾和螃蟹的老板热情地向记者推荐起她的活虾。在听到记者打算要一斤半的活虾后,老板抄起手边的网兜,麻利地从水里捞出半网兜活虾,顺势在空中甩了两下,装进一个厚实的黑塑料袋里过秤。“老板,好像水不少,再往外倒倒吧?” 听到记者这样说,老板熟练地在塑料袋底部掐了个洞,里面的水哗哗流了出来。“凑个整,来35块钱的吧?”老板把活虾放上电子秤询问记者,记者表示同意,老板赶紧拿下活虾,非常贴心地又套了一层黑袋子。 从记者买虾的摊点到市场的公平秤不过一分钟的路程,记者走到公平电子秤处,将套有两个塑料袋的活虾放上秤,显示总重量是810克;记者退下第一个塑料袋称重,里面的水加袋子总共重790克,也就是说一个沾有水的袋子就重达20克。而记者用计算机算出,35元的活虾大约是795克,目前来看已经是“不够秤”了。接着,又控水两三分钟的活虾被放上秤,这次显示780克;记者将秤盘上的水擦干,大概控水两三分钟后又一次称重,显示770克;最后一次,也就是距离第一次称重约10分钟左右时,这袋虾只剩765克。如果算上20克的袋子和剩余的水分,这袋虾相当于短了50克。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记者在市场看到,通常海鲜摊老板将活海鲜装袋时动作相当“迅速”,而且如果客户不交代“控控水”,老板们也不会自觉地在袋子上掐个洞。 1斤大虾1两水 时间:7月25日地点:水清沟农贸市场 在水清沟农贸市场,记者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大虾新鲜的,16元一斤。”走进水清沟市场生鲜区,一名男性摊主热情地招揽市民。记者上前挑选虾,要求便宜点。“你能要多少?要一斤以上可以算15元。”摊主说,这是最大的优惠了。记者随后要了1斤虾,看着电子秤上显示502克,然后交了15元。在旁边的摊位上,记者又以每斤13元的价格称了540克刀鱼,交了14元钱。 随后,记者找到公平秤称量两份海鲜,发现重量基本吻合,没有大的出入。但是盛虾的塑料袋里却渗出了不少水。记者把虾全部取出,把塑料袋和里面的水称了一下,居然也有40多克。看来一番讲价还是买不到实惠,摊主海鲜挂水也卖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