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财经频道> 青岛财经 > 正文

青岛市水产品出口完成创汇13.5亿美元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0-05-10 15:07:04

本报讯(记者 聂艳林) 全世界大约有40%的水产品在我国加工,而我市作为山东地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龙头,一直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水产品加工将加快水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速度,继续保持我市水产品加工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头把交椅”的位置。今年,我市将重点扶持海参、对虾、贝类、大宗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加本地产品加工比重,延伸产业链条,今年水产品企业将完成出口创汇13.5亿美元。

深加工产业呈现“两头低、中间高”

市水产专家分析,近年来,本地一些大宗养殖品种如扇贝、对虾的病害防治技术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致使产量下降,可加工量少。远洋捕捞和大部分外购原料由于技术限制和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减少受到很大影响,与加工业大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市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现象。据了解,“两头低、中间高”是指:水产加工中的上游产品——远洋海捕产品存在依赖国外市场的现象;中间的过程是作为劳动力密集产业的深加工,岛城水产品加工一直保持着热情高涨的状态;而下游的终端消费市场基本掌握在外商手里,出口产品进入外国市场较为困难。为此,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今年将以科技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要提高水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发展高档名贵海产品保鲜和深加工,鼓励本地产品加工出口,提高本地产品特别是养殖产品加工出口比重,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重要的水产加工出口贸易中心。

水产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

我市拥有730.64公里的海岸线,沿岸分布着49处海湾、69个岛屿,管辖海域1.38万平方公里,具有优越的海洋经济发展条件。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因区位优势等条件影响,水产品加工一直处在我市农产品加工的“王牌”产业的地位,目前,我市不少水产品加工企业已不满足于单纯利用一张王牌闯市场的路子,尤其是部分龙头企业,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非常重视产品结构调整。记者来到青岛佳元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其负责人刘佳元告诉记者,过去,公司是集水产品收购、冷冻、加工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主要是满足国际市场,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设备等条件难以与其他先进国家相媲美,所以下游终端消费市场受到影响。经过探索与学习,公司从去年开始通过多元化经营,逐步形成了蔬菜、畜禽、水产鼎立的新格局。刘佳元表示,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下游终端消费市场基本掌握在外商手里,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不能直接进入超市。原因很简单,单一的水产加工企业难凭一己之力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市水产专家表示,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水产品加工仍是我市加工产业的“拳头”。水产品竞争优势正从以往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过渡,水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形式日渐凸显,突出表现在水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强,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如何将产品更远更好的销到国外。相信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磨合,我市必将成为国际主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的枢纽之一,届时我市高质量水产加工产品将游上世界餐桌。

我市两项措施帮企业“止渴”

近几年,由于长期以来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较多、养护措施相对较少、投入不足等原因,致使本市海洋资源环境呈恶化趋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我市水产品加工也面临着严峻形势。为此,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从两个方面缓解目前严峻的形势:第一,发展规模化池塘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深海网箱养殖、浅海增播养殖,提高他们的技术含量;今年将建9个千亩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处工厂化集约养殖示范基地和2个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满足我市水产品企业对养殖水产品需求。第二,目前我市150马力以上渔船和远洋渔船已经全部完成更新改造和建设,捕捞企业更有条件与国际渔业资源竞争,比以往更高产量的远洋捕捞产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水产企业深海产品价格的“饥渴”现象。

-

相关阅读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行行长全力支持山东尤其青岛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篇:胶州打造中国北方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