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多项金融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四个发力”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自3月21日上午举行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定位,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现代金融产业持续做优做强等正成为青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亮色。下一步,青岛金融业将通过“四个发力”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在全省率先突破2.6万亿元,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存贷比达到10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和22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总数80家,稳居全省首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800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225.3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为13.3%,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了金融力量。

发力构建融资服务新模式,全方位保障重点领域融资需求。2023年,在高频度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的基础上,我市将持续发力融资供给。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和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重点任务,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运用好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争取重点领域贷款量增价降。二是聚焦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出台金融服务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工作方案,依托金融管家和金融辅导员队伍,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聚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力度,提高小微、涉农领域信贷可获得性;积极引导“金企通”数字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质增效,确保全天候融资对接不下线。

发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2023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梳理确定了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和新增过会企业两张“目标清单”,对重点拟上市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定制化服务,多措并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一是围绕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开展企业上市“十项工作机制”落实年活动。实施资本市场“春笋行动”,持续开展万名企业家大培训,组建企业上市专家顾问智库,提升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壮大上市后备力量。二是围绕吸引更多优质上市公司来青落户,正在研究制定《青岛市加大对上市公司招引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上市公司企业家青岛行”等相关活动,带动全市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三是围绕拓展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区块链+区域股交”试点。改造升级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争取全年举办不少于50场各类企业上市培训活动。推动出台支持企业发行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通过债券等多渠道融资,扩大全市直接融资规模。

发力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充分激发经济金融发展活力。2023年,我市将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和信用环境,促进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等优质资源进得来、留得下。一是加速金融项目招引落地。完善全市金融业重点项目库,实施项目管理责任制,着力突破核心重大项目。建立健全金融招商机制,建立“云端会客厅”,开展产业链延伸招商,利用好金融招商引资信息系统,强化各级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二是加大创投风投机构招引力度。修订完善“青岛创投风投十条”,优化行业扶持政策,保持政策领先优势。实施头部创投风投机构引育计划,健全拟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台账管理机制,做好落户机构和项目的服务保障,持续打造北方优质资本高地。三是积极引进优质境外金融资源。把握金融业开放稳步扩大机遇,加强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联系对接,争取在境外资源引进方面实现新突破。

发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金融业发展生态。2023年,青岛将突出创新引领,持续优化金融发展生态。一是深化财富管理改革创新,积极向国家争取金融改革试点政策,持续推进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创新试点。优化QDLP试点流程,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二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强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举办数字金融论坛,引导金融业态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三是营造金融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各区市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建设有利于机构落户和人才聚集的空间载体。办好创投风投大会、财富论坛等品牌活动,开展金融创新奖评选。同时,将统筹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稳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傅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