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青岛市场主体达128.49万户 居全省第一

青岛新闻网7月20日讯  (通讯员 黄秋梅  周绍华)近日,青岛新闻网从青岛市工商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青岛市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25.26万户,同比增长20.35%,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128.49万户)的97.48%。其中:私营企业41.54万户,个体工商户82.4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万户。

2018年以来,青岛市工商局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优质、高效、周到的服务理念,紧跟决策落实、紧贴企业需求、紧扣转型升级、紧抓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和发展福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政府小微企业“双升”战略专项督查组给予充分肯定,市人大主任宋远方、省政协参事徐航先后视察市场主体大数据系统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府张德平副市长两次批示表扬;人民日报、市场监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中国工商报、中国消费者报、青岛日报等先后刊登相关报道推广了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经验和做法。

紧跟决策落实,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展

一是迅速出台实施细则。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城建委和市金融办等7部门,研究出台了《<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20条”意见中各项奖励政策的申报对象、申报流程、申报材料、申报时间等,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实施细则进行全面解读,进一步扩大政策社会知晓度和企业覆盖面。主动加强同市财政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市政府提前拨付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奖励政策兑现到位。

二是统筹调度推进情况。积极对接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将20条意见督查工作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计划。以市政府督查室名义下发通知,对20条意见涉及的54项重点事项进行立项督查,督促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大通报力度,每月对全市企业占比及增幅情况进行公布通报,引导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6月,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28.49万户,同比增长19.88%,居全省第一位;实有企业达到44.78万户,同比增长17.50%。全力协调做好全省小微企业“双升”战略专项督查工作,充分展示我市工作亮点和成果,专项督查组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决策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多维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强化年度和月度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运行分析,先后编制2017年度青岛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2018年度上半年月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2018年1-2月全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重点企业登记注册情况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参考。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建立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健全由16部门组成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并首次召开民营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及时掌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数据。同时,加强民营经济景气监测,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编制2017年度和2018年一季度青岛市民营经济景气监测报告,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参考。

紧贴企业需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是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坚持问需于企业的价值取向,先后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部分拟上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等,梳理企业提出的9大类106条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并逐条明确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间节点,督查落实情况,推动民营企业创新跨越发展。建立拟上市民营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公布了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领导、处室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实施“一对一”服务,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得到民营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是强化集中宣传推介。以全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开展“民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省市部分媒体,通过进企业现场、访企业老板、听企业故事、讲企业历程、评企业贡献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成果,立体化展示了我市民营企业风采。截至目前,已赴7个区市实地采访民营企业16家,原创报道160余篇,新媒体客户端同步发布500余次。

三是推动民企素质提升。举办了全市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第一期培训班,邀请省工商局副局长郭之祥做了题为《“双升”战略与企业转型升级》主题报告,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全市300多家民营企业参训。举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邀请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作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民营经济发展》辅导报告,全市400余家民营企业家参加培训。组织我市具有典型“双升”特征、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28名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山东新升级小微企业专题培训班,为民营企业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紧扣转型升级,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一是引进“中民投”落地我市。根据市政府部署,围绕“中民投”发展方向和我市产业布局,推动市政府与“中民投”开展战略合作,起草、完善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市政府名义精心组织举办了双方战略合作招商投资推介会及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进一步推动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注册资本10亿元的“中民投”健康产业总部——中民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落户青岛市,人民日报、新华社、青岛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给予集中报道。

二是支持骨干民企发展壮大。积极支持“青民投”发挥产业聚合作用参与市政府相关项目,帮助其对接“中民投”集团、青岛旅游集团、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在健康产业发展、设立民营银行、发展海上旅游、推动基金运作等方面开展目洽谈。同时,建立全市民营企业IPO排队库和培育库,分层、分类建立全市地方纳税和营业收入骨干民企库以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就业、海洋经济、外贸出口等重点民企行业库,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全力培育我市民营骨干企业实现抱团发展。

三是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印发了《2018年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点》,制定《青岛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和《青岛市商品交易市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发挥职能优势,借助省局登记系统同步数据,摸排了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底数。目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共有党委97个,党总支146个,党支部1785个,党员49461名。组织我市5家省级非公党建联系点党组织书记参加党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扩宽视野、提升素质。

创新改革机制,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是探索试行容缺受理登记模式。为增加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开办便利度的获得感,借鉴北京等地先进经验,在广泛征求区市局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文件,对我市企业登记容缺受理确定具体操作规程。

二是强势推进“全程电子化”应用。强势推广“全程电子化”应用,全面组织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及代理机构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的全程电子化培训。组织人员为代理机构应用全程电子化代理登记提供“绿色通道”。在系统内实行每周工作通报制度,推动各区市优先选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面加强全程电子化宣传工作,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公众选用电子化登记模式。

三是加快推进“证照分离”试点推广工作。在总结西海岸“证照分离”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进一步取消涉企审批事项,加大审批改备案力度,实行承诺制,增加审批事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改进营商环境。

创新便民举措,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

一是扩充实施“三个一次”便民助企服务举措。在夯实我局去年推出的19项“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办理事项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基层窗口和服务对象意见,确定扩充项目范围,增加21项“最多跑一次”登记服务。5月8日召开新闻通报会,郑重向社会各界做出承诺。

二是大力协调推进“一窗受理”模式。对标北京、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实行企业开办由工商登记窗口“一窗受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并行办理”,实时共享办理结果。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函请市编办召集会议,由市政务办、市电政办、市国税局、市人民银行、市公安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推进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具体措施。

三是着力加强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在基层窗口开展服务意识大提升大改进活动,倡导主动担当,争做“店小二”。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宣讲宣传等方法,唱响敬业奉献,服务企业的主旋律。在崂山区政务大厅召开现场会,现场观摩,总结交流经验,切实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积极协调各区市充实窗口工作人员,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银政企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与全市各大银行的合作,签署战略协议,由银行免费提供企业开办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各项业务办理工作。同时积极推荐银行使用自动办照终端系统,借助金融机构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全程电子化普及率,提高企业开办效率,减少窗口压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积极为民营企业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送温暖、送经验,让广大民营企业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有力。

一是坚持“宽放”为先,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力推进“照后减证”,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打通“最后一纳米”。深化全程电子化改革,全面建立“银政企登记直通车”服务模式,全面延伸“窗口”服务触角,通过银行服务网络,将工商登记服务送到投资者、创业者“家门口”。

二是坚持“善管”创新,深入推进“双随机”监管。强化“双随机”综合检查规范和抽查指引,积极推动跨部门联合抽查,并实现抽检检查结果的互让和应用,不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全方位、多渠道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并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分析应用。加强信用联合惩戒,推动跨部门联合惩戒步伐,扩大失信联合惩戒范围。

三是坚持“优服”增效,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全面落实省委10条意见和市委20条意见及实施细则,进一步研究制定“个转企”若干政策措施,为加快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转型升级链和梯次培育库夯实发展基础、提供政策保障。积极运用市场主体大数据服务精准决策。完善市场主体多维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注重和突出模块应用,围绕海洋经济、“四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开展深度分析,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字参考。继续开展“民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宣传活动。开展民营企业创新经验、优秀企业家风采及“民企工匠”宣传推介活动,宣传和展示优秀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及文化,彰显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社会贡献和良好风采,弘扬“厚道、创新、崇文、坚韧”民营企业家精神

四是坚持“共享”助力,全面突破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建设开通全国第一个专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面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研究完善“青岛市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服务热线”、“青岛市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热线”和“青岛市民营企业网上金融事务站”等功能需求,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并建设民营企业诉求服务平台,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民营企业诉求服务热线专席,及时接听、受理、分流、督办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政策兑现、要素支撑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解决问题、促进存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