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建设全国前列的数字城市!青岛未来5年信息化规划出炉

2021-06-22 07:37
分享到:

据悉,《青岛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已经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印发实施。根据《规划》,青岛将遵循“1132”的基本思路,突出推进10大任务,着力搭建“1347”总体架构,力争实现“六新目标”,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数字城市。

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把握数字新基建契机,申建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提升国家互联网骨干网接入和网间直联层级。推广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构建高速泛在的互联网络。

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政务网、1.4GHz无线宽带网、业务专网建设与优化,提高专业网络传输能力。以政务外网和公安专网为骨干,构建固定网和移动网融合、宽带网和窄带网结合接入的全市物联感知网。支持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建设,鼓励多网融合,推进海陆空天网络覆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共享,优化通信铁塔布局,扩大通信铁塔资源利用,支持电动机动车换电网络建设。

鼓励基于位置服务(LBS)、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应用。加快IPv6规模部署,基本完成重点行业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IPv6改造。

有序组织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新建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原则上不高于1.3。发展先进存储算力,建设开放标准、集约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构建面向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数据开发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

构建城市智能中枢

发挥青岛互联网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创新利用公有云资源,在政务云、公安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青岛云。

深化城市云脑项目和智慧公安项目,完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公共支撑平台、数据业务中台,进一步深化、升级为联通各领域、各区域数据及应用平台的城市超级大脑。

综合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一张图”,汇聚青岛全域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全空间的静态、动态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分层共享与综合展现,建成青岛城市信息模式。

上述三者互为依存、互为支撑,构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城市智能中枢,全面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把握数据资源创新发展演进规律,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时空的数据归集信息平台和数据流动关系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数据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以及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服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强数字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保护,强化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数据分类分级,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提升各类社会主体的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应用价值有效释放。

创新发展数字产业

发挥各区市现有区位、资源等基础优势,着眼推进产业链式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区域数字产业布局,推动关联企业和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着眼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鼓励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支持贯穿服务器、中间件、应用系统研发,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化。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器、智能家电产业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融合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

着眼城市长久竞争力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引进和培育计划,聚焦海洋信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着眼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应用,建成一个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超多专”平台发展格局。

以数据赋能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向高端迈进。建设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共享数据中心,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打造智慧农业先导城市。

加快服务业企业、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金融业、科技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数字化,以及现代商贸、创意、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业智能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形成新设计、新外包、新零售等全新增长点。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党政机关整体数字化,开创综合集成、流程创新、高效协同的新运行格局。加快智慧公安、智慧法院等建设,促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行政行为数据协同,深化民主法制数字治理。

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数据共享应用,大力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一张蓝图规划到底、建设到底、管理到底。

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态势感知、应急联动、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开创普惠民生服务新局面

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为市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普惠化均等化服务,为社会治理者提供系统、及时、高效的数字化支撑。

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和充电响应,推进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无人售货机、智能垃圾回收机等共建共享,以及社区多元数字化,促进数字生活创新。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促进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全方位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构筑美好生活新景图。

促进国际城市品质提升

加强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会展、智慧文旅建设,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仓储、物流、外贸以及会展、旅游等互动发展。

建成国际城市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相关企业、游客等提供便捷服务,强化城市宣传与展示效能,建成一流的海洋强市、文化和旅游强市、国际枢纽城市。围绕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发挥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海洋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的国际湾区都市。

相关链接:

“1132”的基本思路是,“十四五”时期,将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为主线,以需求导向、数据驱动、全域赋能为动力,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市民满意度为目的,创新推进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贯穿“十四五”全过程,是全市信息化的纲领行动。

“1347”的总体架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信息化发展,在按照现行贯彻网络强国行动、数字青岛、城市云脑、新型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与发展框架推进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数据采集、传输、边缘计算一体化网络,为全市公共数据及社会数据的汇集、呈现、分析、分享、应用等提供统一的通信传输和边缘计算支撑;构建青岛云中心、城市云脑中心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中心等三大中心,形成青岛全域的城市智能中枢,汇聚、盘活、统筹全市数据及互联网数据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以及纵向跨层级、横向跨行业的各类综合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国际城市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分类融合各行业性、区域性应用平台,融合各类管理和服务资源,通过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自助终端等多元渠道,为政府、市民、企业三大社会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和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提升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体验感;构建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推进组织体系、发展理论体系、规划计划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体系、数字产业体系等七大保障体系,共同保障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规范建设、可靠运行、持续发展。总体架构是《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新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1347”的数字城市总体架构初步成型,以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全面显现。

①信息网络接入能级得到新提升,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1000Mbps,5G、IPv6、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

②数据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治理、流通、开放的制度体系,城市大数据资源融合、共用、开发能力率先走在前列。

③智慧生活和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一码通城、无感通行”场景更加丰富,城市运行态势感知、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信息化体验感明显增强。

④数字政府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一体贯通的城市云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政务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⑤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新高地,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⑥网络空间安全实现新进展。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