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芯片行业大热,青岛能占据一席之地吗?

2020-10-16 11:01 作者:陈晓晗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制图 陈晓晗

芯片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

毫无疑问,中国是半导体的最大消费国,占全球芯片需求量的45%,供内需与外销之用。然而,中国90%以上的芯片需求仰赖进口集成电路。在被频频“卡脖子”的现状下,小小的芯片早已掀起巨大波澜,中国“芯”正面临必须弯道超车的重要时刻。

在这样一场关乎国运的“芯片战争”中,青岛作用几何?

头部企业频出 能代表青岛芯片的信心吗?

根据近年来的新闻梳理,其实青岛不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芯片企业。

2018年签约落地西海岸的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项目,是全国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并重点关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集成电路需求。

CIDM,是继传统半导体生产模式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垂直整合制造)之后的新模式,即“Commune IDM”。Commune在法语中是“共同、共有”的意思,也有“共同体、最小单位的自治体”的意思。

在CIDM模式中,由10-15个单个企业进行联合出资半导体的设计、研发、生产、封装、测试、营销、最终产品组装等,这些出资者就像共同体(Commune)一样合作,形成一个半导体的生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参加者共同构筑双赢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

对于青岛,CIDM模式可以真正解决青岛优势制造业产业面临的“缺面(面板)少芯(芯片)”的短板。据悉,芯恩的8英寸芯片已经在8月开始试投产。

此外,2020年4月,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也正式落户青岛,着眼于5G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业务。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2021年投产,2025年达产。还有被官方认为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基地的青岛惠科芯片项目、正在着手打造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性价比最高的封装测试基地的青岛泰睿思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半年研发出6款芯片的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入选山东创新工业产品目录的佳恩半导体……从头部公司看,青岛的芯片行业似乎正在低调的稳健前行。

然而,几家公司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根据天眼查专业版,青岛在业的芯片公司共有386家,我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企图一窥整体行业在青岛的现状。

崂山区产业聚集效果初显 莱西市后劲十足

image.png

从区划来看,崂山区独占鳌头,芯片企业共有60家。此前,崂山区曾提出打造“北方沿海微电子研发高地”的目标。2018年12月21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芯谷高通中国歌尔联合创新中心、歌尔微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业项目入驻。自此,崂山区的微电子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到现在,已初步显现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虹吸效应。

此外,随着青岛领芯芯片小镇落户于莱西市姜山镇,莱西市也加快了在这一行业中的前进步伐。2020年5月27日,青岛芯片小镇入驻项目云签约活动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莱西市与8家项目通过屏对屏“云”签约,总投资达10.1亿元。

利好+倒逼 新公司大量涌现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对青岛芯片企业注册时间的统计,近年来注册成立的芯片企业显著增多,注册时间在1-5年的企业最多,达到157家,1年内注册的企业达130家,两者相加,将近占据总数的四分之三。

image.png

究其原因,来源于国际形势倒逼与政策利好。

2014年6月,国家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这就是俗称的“大基金”。中国有史以来对半导体产业最大的支持项目来了。

资金到位,国家意志下的国产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但是始终欠缺一个爆发点。

直到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中国“芯”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关键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芯片行业的前进,开始弯道超车。

而聚焦于青岛,由于早前与信息化、消费互联网浪潮的失之交臂,“缺芯少面”一直是这座城市长期面临的尴尬。但局面的转变从2017年开始。当年,崂山区率先明确了打造“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微电子产业研发高地和青岛‘芯谷’发展目标”,并出台12项利好政策支持企业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崂山区芯片企业全市最多的现象。此后,青岛市在2019年出台的《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3年)》、2020年4月青岛市国资委等五部门印发实施的《市属企业加快布局“新基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都明确加速布局芯片行业,为企业带来重要利好。尤其是当前,青岛正以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作为目标,而芯片则是工业互联网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种种条件都是青岛近年来芯片企业大量增加的原因。

人少成本高 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从注册成本分析,将近半数的芯片企业注册资本超过一千万。可以看出,受高精简行业属性影响,芯片企业整体注册资本较高,企业成立难度可见一斑。

image.png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注册资本高,但234家企业属于小微企业,239家企业的参保人数不超过50人。规模小,成本高,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岛芯片企业的创新脚本。从数据分析,虽然青岛行业内公司有近400家,但仅有 56家拥有专利,18家被认定为高新企业。

如何破解难题?加速行业发展?金融活水的助力与政策的扶持必不可少。

2019年10月,青岛市初芯产业基金项目启动,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于光电与半导体产业,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上下游装备及材料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向,通过并购国际先进半导体与光电产业资产,实现国产化落地。

可以说,类似的基金对于行业的创新不可或缺,这或许也能为青岛市未来布局芯片行业带来一丝启发。在深圳,企业的创新曾让青岛前往考察的民营企业家感叹不止,而创新背后大量的巨额研发基金,依靠的是对资本力量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方法在芯片行业同样适用,作为一个入门门槛高、人才与资金需求大的行业,只有在自身与政府共同巧用资本杠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完成研发,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弯道超车。

总的来看,青岛芯片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势,但创新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只有更好的注入金融活水,引入科技人才,借助政策扶持,青岛在芯片行业中的地位才能进一步提高,而依托于芯片的工业互联网,也才能更好的扬帆起航。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