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8月18日讯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近日,光大、中信、平安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进一步明确规范信用卡资金用途,严禁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买房等用途。
违规流向资金将受交易管控
记者了解到,近期各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日常消费使用的交易管控措施密集出台。
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公告称,如果持有光大银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该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
而在此之前的7月29日、7月10日,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也发布了类似公告。中信银行发布的公告称,如持中信银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需要持卡人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中信银行核实。平安银行的公告也发出警示,该行拥有要求持卡人提供消费交易发票、消费签账单等交易凭证的权利以识别相关交易风险,以及保留上报不良记录至人行征信报告的权利。
有信用卡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各大银行一直严格打击信用卡个人刷卡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的行为,此次多家银行连发公告也是日常监管更新的一部分。
监管加强信用卡规范使用
近年来,虽然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措施落实信用卡资金流向,促进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个别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尤其是楼市股市有下跌趋势时,套取信用卡资金入两市的现场屡禁不止。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出的警示称,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套现信用卡资金购买股票,当市场赚钱效应明显,行情处于不断上涨通道时,收益率惊人。”有业内人士分析,高收益行情往往挑动着一部分想在短时间内牟取高额利益人群的神经,但资本市场的走向永远有不确定性,但当市场剧烈震荡或下跌时,风险也同样巨大。“往往在行情涨至较高位置时,恰恰是投资者累计投入资金量较大之时,如果遇到行情宽幅波动,极易遭受巨额损失。”
此外,目前多数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额度与信用卡额度挂钩,持卡人信用卡额度上限可以为他从银行借到的无抵押、纯信用个人消费贷款,一部分“投机者”便打起了将“个人消费贷”变为“购房首付”的主意。有专家指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一方面会破坏房地产调控措施,危害金融秩序,累积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贷的成本较高,会使个人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和违约风险。因此,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审核,把控风险,监控好资金流向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合理发挥消费类贷款工具作用
近期,监管部门对于日常消费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规范力度也在持续增强。在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中,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日前指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
“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有业内人士指示,很多消费者对信用卡资金用途不清晰,以为信用卡的钱可以自己支配,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甚至网上还有大把通过信用卡买房、炒股的攻略。其实,在申请信用卡的时候持卡人都会签订一份《协议》,里面清楚规定了信用卡不得用于非消费性透支,也就是说,信用卡只能用于物、餐饮、旅游等日常消费,买房和投资等非消费行为都是不允许使用信用卡的。
编辑青岛新闻网财经频道陈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