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541次,平均每天1.5次;检查机构947家,平均每天2.6家;
这个数据既不是投行人在寻找并购标的,也不是互联网人在参加高端论坛,而是一个合规团队在开展基层网点的常态化飞行检查,在过去的2019年,中信银行基本实现二级分行和远郊支行检查全覆盖。
近年来,两个新表述成为国民热词,一是“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另一个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道德风险诱发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时有发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监管部门要求坚持不懈治理金融市场乱象,进一步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依法处置高风险机构。身为金融机构的中信银行,也在思索着未来的要如何化解好风险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2018年3月底,在中信银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中信银行已启动2018-2020的三年规划,将全面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对于风控,李庆萍特别指出,全行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愿;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识;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志”。
进入2020,在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中信银行的转型已经显现出新的迹象。
一个属于新时代的中信银行正跃然纸上。
一、行之有效的合规体系
实现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合规体系”。
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合规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卫士”、是“保安”。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合规标准,意味着短期内合规成本上升,但唯有以合规促发展,多效并举开展合规经营,才能行稳致远。
银行合规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公司治理和合规文化建设不完备、不健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巩固金融治乱成果,不能仅依赖于外部的高压监管措施,而是要内化成为银行主动追求的经营理念,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规体系。
通过“意愿、意识和意志”,表明了中信银行对于合规工作的重视。该行从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中信”,要将全面风险管理到位,将内控合规、案件防范到位,将监管政策执行到位。
做到“四位一体”的要求,要保证制度源头合规,及时外规内化,确保监管制度落地执行。要坚持开展合规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管理。要重点防范从业人员不当行为引发的信用、操作等各类风险,搭建立体式案防体系。
但中信银行明白,仅有完善的合规制度还远远不够,还要更进一步坚定不移抓战略合规的落实执行,抓经营机构的有效履职。
为了在工作中真正践行人人合规、时时合规、事事合规的理念,中信银行设计、开发了内控合规5C标准化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可视化、便捷化的操作,对合规干部的日常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及时督办,从而带动全行合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水平,充分展示内控合规工作的成效。
这个合规平台以5C来命名,具体是指文化(culture)、控制(control)、合规(compliance)、检查(check)、纠偏(correct)。
设计5C平台实现了“员工全参与、业务全覆盖、流程全监控、动态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引导全体员工知道内控合规“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
5C不仅是一个工作平台,更是工作创新,是中信银行合规工作走向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首创性。
据悉,中信银行将上线手机端5C企业微信版本,通过手机操作,达到“简洁、易懂、易记、管用、联动”的目的,将其打造成为全行内控合规管理的工具箱、监测仪和留声机。
由银保监会(原银监会)组织开展的“三三四十”(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银行业存在的十个方面问题)银行业市场乱象专项治理行动,两年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 2018年起,中信银行开创性地开展合规综合治理,从制度、行为等方面排除风险隐患,加强长效机制建设。2020年拟从“两治理”、“两攻坚”两个维度,持续完善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
二、与时俱进的风控体系
2019年9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规划》开宗明义,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发展方式,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进一步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
对中信银行而言,这是一剂强心剂。因为在合规管理上升至全行战略高度的同时,金融科技也被中信银行赋予了战略的定位。
中国的金融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而且日新月异。中信银行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在总行设立了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努力研发核心技术,挖掘业务痛点,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创新。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系统累计交易额已超百亿元,股份制同业首个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成功推出57个模型探索与应用,投产实用模型11个,为全行业务发展智能化奠定坚实平台基础。
最先受益金融科技发展的,就是银行的最核心能力——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必定遭遇“成本高、效率低、体验差”难题。
2018年2月,银保监会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引导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确立了“两增两控”目标:
“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包括利率和贷款相关的银行服务收费)水平。
要实现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既要有中央方向的指引,又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还要有银行能力的保证。
中信银行依托区块链、云计算、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支撑,整合“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基础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等多维度大数据,积极研发自动化审批模型和智能化贷后风控系统,提升风险预警和主动处置能力,优化贷款支付方式,加强贷款资金流向监测,做好贷中贷后检查和内控合规管理,解决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不好申请、不好用款”和业务人员“不好批、不好管”的问题,不仅提升客户体验,降低了客户成本,而且实现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双降”。
三、支持实体、支持民营经济的信贷导向
合规文化、风控体系的变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贷结构的改善。
作为一家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诞生之际以“实业”命名的银行,中信银行的发展从来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实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过去,商业银行更喜欢对国有企业和政府进行贷款,“看人下菜碟”、“贷长贷大贷集中”等问题屡见不鲜。如今,中信银行贷款结构正在出现可喜变化。
直到今天,深圳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还清晰的记得和中信银行的首次接触。
得润电子主营业务是手机插接件、汽车电池插接件。2018年,得润电子主业一方面面临出口压力,另一方面在重庆新设工厂也需要很大投资,几方资金需求集中到一起、企业短时资金压力非常大。
2018年,在人民银行与全国工商联组织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邱建民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发言。
了解情况后,中信银行总行当即要求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对接企业,调研并制定支持方案。本着“纾困”原则,根据企业日常经营和境外子公司运营情况,定制了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综合授信方案。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上,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提高授信审查审批效率,在2周内完成了审批。当天,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便对企业开展了调研和走访,在看了得润电子的欧洲订单等材料后,中信银行经过评估,认为得润电子并没有脱离主业,暂时的资金困难与整体市场大环境以及投资建厂等短时因素有关。
随后,得润集团获得了5亿元集团综合授信,其母公司深圳市得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了约2亿元融资资金,基本满足了企业的阶段性融资需求,极大地缓解了经营压力。
现在,得润电子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德国,投资的科创企业也上市了。
“中信银行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我们震撼”,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在多个场合,对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伸出援手,我和我身边的企业家都深受鼓舞”。
2018年11月,民营企业座谈会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力。
中信的精神始终敢为天下先。1987年9月16日,中信银行在北京的国际大厦举行正式开业招待会;1988年8月14日,中信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3000万元;1989年4月,中信银行在国内首家同时开通路透社和美联社信息系统开展国际金融交易业务;1991年10月30日,中信银行代表中信公司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发行浮动利率日圆债券。
如果说中信银行的前30年,是紧紧跟随中国对外开放和城镇化的脚步,那么面向未来,中信银行应该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呢?
银行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对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2018年11月,中信银行启动了对民营企业服务的实施措施。截至2019年6月末,全部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9245.73亿,比年初增长了367.88亿元。从期限上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金额达到4572.69亿元。从贷款投向上看,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金额合计达1405.04亿元。
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中信银行也加大了制造业贷款规模。截至2019年6月末,中信银行制造业表内贷款,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了3132.35亿元,票据、信用以及其他的产品等表外资产余额达到了2180.48亿元。表内外合计,整体的融合额度为5312.83亿元。
一升必有一降。在增加民营、制造业、普惠金融的贷款的同时,近年来,中信银行严格贯彻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坚持“房住不炒”,提高授信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管理,防范风险,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增速,调低限额目标。
房地产对公贷款方面,坚持“总量控制、双核心标准、优化投向、强化管理”原则,强化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管理,严格控制企业融资杠杆比例,强化贷投后封闭管理,确保销售资金回笼和按销售进度归还贷款。
零售贷款方面,中信银行遵守国家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强化房地产融资限额管理,将表内外融资、理财融资中的涉房业务全部纳入统一管控。实行房地产名单制管理,严控房地产贷款投放增速。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加强客户集中度管理,设置客户集中度风险限额控制,强化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管理。严控隐性房地产风险,对涉房客户实行穿透管理,强化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严格管控信贷资金流向,尤其注意防范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信银行名列第19位,品牌价值达128.56亿美元。作为全面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中信银行还在继续努力着。
一个面向未来的、更健康资产结构正展现在世人面前。